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眉毛,眉毛虽小,其中却隐藏着非常重要的穴位,下面介绍一下分别是哪些穴位,各有什么作用呢。
1、攒竹穴
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功效与主治】:
1.特效作用是降逆止呃:用于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2.止痛:局部可以治疗头痛、眉棱骨痛、鼻炎;远端作用可以治疗腰痛。
3.明目:用于治疗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等。
【操作方法】:双手拇指(食指或中指)重按双侧攒竹穴,由轻到重,频率要缓慢,每次按压3秒,持续按压5~10分钟。
2、鱼腰穴
鱼腰穴为头面部的经外奇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效与主治】:
1.镇惊安神:用于治疗烦躁不安、失眠。
2.通络明目:用于治疗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等。
【操作方法】:用指端或指间关节按压或按揉,持续按压或按揉5~10分钟。
3、丝竹空穴
丝竹空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
【定位】: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功效与主治】:
1.镇惊安神:用于治疗神志病症,癫狂痫。
2.清利头目:用于治疗头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等。
【操作方法】:同鱼腰穴。
4、推坎宫
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功效与主治】:
1、疏风解表:外感发热、鼻塞、流涕、头痛等。
2、醒脑明目,止头痛:头昏头痛,目赤肿痛。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桡侧或食指中节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操作200次左右。
5、印堂穴
印堂穴为头面部的经外奇穴: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与主治】:
1.特效作用为通鼻窍: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等。
2.镇惊安神: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痫等。
3.明目:用于治疗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操作方法】:掐、按、揉、揪,5分钟左右。
小小眉毛,看似简单,却隐藏着那么多功能,我们平时可以把它充分利用起来,每天坚持按揉其周围这几个穴位来保健,从而达到宁心安神,通络明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