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耳石症”,可能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听上去很陌生,但是它的发病率却是极高的,很多人在生活中受到了它的困扰,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是如何产生的?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它是内耳前庭中的耳石(碳酸钙颗粒)脱落移位到半规管后出现的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之一。
“耳石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目前有关耳石症的发生机理有很多学说,至今仍属探索阶段,但根据可能的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即老化与退行性变,是椭圆囊囊斑变性而致耳石脱落,这是老年人眩晕高发的原因;
继发性常与头部外伤、剧烈的体育运动、手术刺激等有关。绝大部分耳石症患者为原发性,无特别诱发因素。
虽然从青少年到老年都可以患耳石症,但50岁左右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尤其是女性,在绝经期前后最易发病,主要与此时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相应的骨质变化(骨质疏松)有关。
“耳石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为:在头部位置改变,如躺下、起床、平躺时向一侧翻身、抬头、低头、弯腰等时,出现的短暂性的眩晕发作。就像“过山车”一样。
该病起病急骤,发作常常只持续几秒~几十秒钟,很少超过1分钟,重复该头位时眩晕可重复出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发作后基本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眩晕后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的头昏、漂浮或姿势不稳的感觉。结合发病原因为“耳石”在半规管内的滚动,听起来,像不像在坐过山车?一种很晕很晕的感觉。
本质上说,“耳石症”的眩晕为位置性而非头动性,站立或直立时通常没有问题,向侧方转头不引发眩晕,可以安全开车。
“耳石症”一般不伴有听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症状,除非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合并了其他疾病。
由于眩晕发作的感觉令人紧张害怕,所以临床中很容易导致患者焦虑产生回避行为,即使无症状了还依然不敢动,由此降低了生活质量。
“耳石症”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耳石症的治疗首选为耳石复位治疗,即手法复位,就是通过临床设计一套患者头部位置变换的方法,把进入半规管的耳石迁移出来,回到椭圆囊或球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
目前我院有眼震电图检查,与手法复位治疗同时进行。
经复位治疗约80%~90%的患者可以痊愈或改善。但复位方法有多种,需专业医师根据病情来选择并执行,切勿自行复位。一般一次可复位,若复位不成功,一周后可再次复位。
“耳石症”能够治愈吗?
“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约80%患者眩晕症状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不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部分患者复位后可能残留头部的昏沉不适感,1~2周左右症状可以完全消失,无需担心。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复发,发生率尚不明确,但多次发作并不会改变“耳石症”所具有的良性病程,所以无需担心,只要在发生类似症状时及时来医院就诊即可。
只要没有发作,可以完全无视它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耳石症”的病史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预防“耳石症”的复发呢?
耳石症患者治愈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复发。由于大多数耳石症患者是原发性的,并未发现明确的具体原因。
因此预防耳石症复发缺乏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只能从可能的原因方面予以注意。包括:改善睡眠、避免过劳、合理营养、科学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预防骨质疏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