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姓健康
【清华长庚科普】看过来,你关心的颈动脉狭窄相关问题!
发布日期:2020-04-23| 文章来源: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浏览量:134 | 【关闭

  随着中国人膳食结构及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老年人群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并且正以每年8%的速率递增,该疾病的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栓子其中30-50%的比例来源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通过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早期判别易损斑块,狭窄未超过50%的患者通过药物稳定斑块治疗,超过50%且伴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行颈动脉狭窄手术,均可大大降低脑中风的风险。

  针对大家关心的颈动脉狭窄相关的问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赵克强医生为大家汇总解答。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超声下内中膜厚度(IMT)一般小于1mm,超过1.3mm就判断为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

  据统计,美国40岁以上人群超声筛查62%存在颈动脉斑块,我国的超声筛查结果也显示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达到60.3%。因此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管腔未狭窄时不用过分担心。但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往往提示人体全身动脉硬化的状况,需要加以重视,定期复查。

  颈动脉斑块怎么治疗?

  如果斑块厚度在2mm以内,无明显头部缺血症状,首要治疗措施是稳定斑块、延缓斑块生长。控制诱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吸烟的人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质量,加强运动,每年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的变化。

  斑块厚度在2-3mm之间,超声提示血流速度没有变化,部分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较多,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血脂仍高,建议使用他丁类降脂药物,要求低密度脂蛋白控制于2.5mmol/L以内。

  如果斑块厚度超过3mm以上,超声提示血流速度增快,尤其合并TIA等脑缺血症状患者,建议全面评估斑块性质。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确切消除颈动脉斑块,但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斑块的生长。很多保健品鼓吹能够消除斑块,清理血管,请大家莫要相信。

  当斑块增大一定程度,引起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或有“TIA”反复发作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有哪些?选择哪种手术方法好?

  治疗颈动脉狭窄有两种手术方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术式。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剥除斑块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有转流+补片式及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两种术式。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都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作为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术式。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脑保护装置的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上的应用日益增多。而且,该技术的优势明显: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大为缩短,特别是伴有心肺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该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风险。

  如何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脱落风险?

  如果斑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行斑块稳定性评估,如果超声造影提示:斑块内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斑块纤维帽不完整;斑块高分辨核磁分析提示:斑块内出血及存在大的脂类核心、纤维帽破裂等情况,说明斑块极不稳定,脱落导致远端脑梗塞风险较大。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