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姓健康
晕晕的——耳石症
发布日期:2020-05-15| 文章来源: 北京朝阳医院| 浏览量:306 | 【关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一、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二、发病机制

  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的学说包括以下两种。

  1.管结石症: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进入半规管管腔,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时,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从而出现相应的体征和症状。当耳石颗粒移动至半规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点时,内淋巴流动停止,嵴帽回复至原位,症状及体征消失。

  2.嵴帽结石症: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黏附于壶腹嵴嵴帽,导致嵴帽相对于内淋巴的密度改变,使其对重力敏感 ,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三、分类

  1.按病因分类:

  病因不明,一般分为两类。

  (1)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 ~97%。

  (2)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1.按受累半规管分类:

  (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根据滚转试验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3)前半规管BPPV:少见类型,约占1%~2%。

  (4)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四、临床表现

  典型的BPPV发作是由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分钟)。其他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五、诊断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分钟)。

  2.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后循环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精神源性眩晕等。

  六、检查

  基本检查:位置试验。

  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视动、平稳跟踪、扫视、冷热试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主观垂直视觉/主观水平视觉等。

  2.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反射、耳蜗电图等。

  3.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含内听道—桥小脑角的颅脑MRI。

  4.平衡功能检查:静态或动态姿势描记、平衡感觉整合能力测试以及步态评价等。

  5.病因学检查:包括钙离子、血糖、血脂、尿酸、性激素等相关检查。

  七、治疗

  1.耳石复位。

  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良好。复位时应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

  2.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1)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2)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 物等。

  (3)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3.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4.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病例,或在复位治疗前使用以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如果患者拒绝或不耐受复位治疗,那么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作为替代治疗。

  前面已经介绍了三种眩晕引起的疾病,为了方便大家对比阅读我将它们都整理出来了: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