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主要表现的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再入院率。
心衰患者服用药物所起的作用只占50%,另外50%则由患者自我管理程度的好坏所决定。那么对于出院后居家的患者究竟该如何自我管理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引起心衰加重住院的常见诱因包括哪些:
引起心衰加重的常见诱因常包括:①水摄入过度或输液过多;②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③ 过度劳累、摄盐过度;④私自停药;⑤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低钠等);⑥出现贫血或出血情况。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减少心衰急性发作、降低住院次数就需要从识别及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开始:
首先,建议心衰患者每日摄入的液体小于2L,重度心衰的患者每日摄入液体小于1.5L。这里的液体不仅仅指直接喝进去的液体,还包括摄入食物后体内转化成的水。同时,还要避免输入过多液体。
其次,需要注意预防感染,感染是心衰急性加重入院的最主要诱因,尤其是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这部分患者,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适当运动有利健康,心衰患者可以运动吗?
实际上运动锻炼对延缓心衰病程有利,但一定要注意适度,不可逞强,不可过量,慢走、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另外,在盐摄入方面,目前尚有争议,但多数专家主张如果不存在低钠血症,稳定期心衰患者盐摄入每日<6g,对重症心衰患者每日盐摄入<4g。

心衰常用药物包括改善症状药物及改善预后药物。
改善症状药物: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扩血管药(硝酸酯)、强心(地高辛);改善预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xx普利)/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当血压、心率平稳、电解质稳定,改善预后的药物应长期服用。建议心衰患者每日同一时间穿相同衣服称体重,当心衰症状加重或者3天内体重增加2kg,上述改善症状药物尤其是利尿剂需要调整时,建议至门诊调整用药。
电解质是构成人体内环境重要的物质,而长期应用上述药物尤其是利尿剂会引起低钾血症,因此对于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出院后仍需至医院定期复查电解质,尤其是存在近期调整利尿剂的情况。
对于合并冠心病或房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等抗栓药物的心衰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胃出血或肠道出血的风险较高,这时预防出血至关重要。一方面必要的时候联合应用抑酸药和(或)胃粘膜保护药物预防消化道出血,另一方面需要早期识别消化道出血,当大便发黑时需要高度警惕消化道出血,这时需要及时至医院化验大便潜血。必要时需要完善胃肠镜检查。
最后,我们需要对心衰有一个正确认识:心衰是一个阶段性缓解的疾病,它不能彻底治愈,但如果管理得当,可以一直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享受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