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去心内科看病都要做心电图?为什么以前做过心电再次就诊时还要重新做一张?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有什么用?
本文将与大家分享与有关心电图的小知识
先与大家分享一张大致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看起来就像是福尔摩斯解的密码,通过线条表述着特殊的含义。如何解读心电图呢?我们放大一个波形看看

先前的科普知识跟大家分享了心脏独特的收缩方式,心脏收缩从心房开始,电冲动逐渐扩布至心室,使心室收缩。

心脏传导图
p波是心电图最开始的波,代表着心房的收缩,p波过大、过小、过宽、过窄都是有意义的。
PR间期代表心房传导至心室所需的时间。过长可能代表患者存在方式传导阻滞的现象;过短可能是预激综合征或短PR综合征。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不同导联的QRS形态是有一定规律的。QRS主波方向过高可能代表心室肌过度肥厚;QRS过宽可能代表束支传导阻滞等现象。
J点是QRS终末的位置,J电过高的患者可能为J波综合征,有猝死风险。
ST段是J点与T波之间的一段,ST段抬高或压低的患者可能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T波是心室的复极。心室收缩时,心肌细胞首先发生去极化(形成QRS波)后复极化(形成T波),T波异常同样代表心室肌功能的异常。
U波是T波之后的波形,低钾血症时U波较明显。
不同波形的意义大家都了解了,那波前写的I、II、III、avF、avL、avR、V1、V2、V3、V4、V5、V6都是什么意思?那就需要先解释解释心电图是如何连接的。
做心电图的时候,大家都是充分暴露了左右上肢腕部、左下肢踝部、胸前的皮肤,将电极连接在皮肤上,为什么这么做呢?
在一个电路中,需要电源和导体,心电图机就是电源,需要把人接在电路里才能显示特异的波形。

这两张图描述的就是标准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即I、II、III、avF、avL、avR。大家都知道,3个位置中的任意两点就能形成一个环路,不同的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波形。

这张是胸前导联,也就是V1、V2、V3、V4、V5、V6。反应了不同位置特殊的心电特征。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导联呢?
心电图其实记录的是心电现象,说白了,就是记录心脏这个房子里面的电路是不是正常。如果小房子里面的电路,投影在二维平面上,不同方向看都是不同的,心脏也一样,如果想完整的观察心脏,就需要多个角度,多个平面,I、II、III、avF、avL、avR、V1、V2、V3、V4、V5、V6等,每一个,都不是多余的。
为什么要做心电图呢?
通过分析不同导联波形特征,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可以协助医生们给予诊断。
为什么心电图总要看近期或者就诊当天的?只看以前做过的的不成么?
心电图反应的是心脏心电传导的方式,心脏缺血等都会导致心电图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有意义的,心电图突然出现的T波高尖、ST段抬高可能暗示着患者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动态监测心电图是必要的。

这就是一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