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姓健康
【回医科普】家长陪考,稳定是法宝
发布日期:2021-05-24| 文章来源: 北京回龙观医院| 浏览量:287 | 【关闭
      杨女士的女儿今年高考在即。她和很多家长一样,都是70后,在他们的记忆中,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现在,她请假在家陪孩子。看到孩子有时学习很晚,她会想方设法的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比如馅饼、煎蛋等来给孩子增加营养;如果孩子累了,转而玩起来手机,她又会紧张,担心孩子停不下来。有时孩子确实会玩得入神,一转眼就过去了半小时,杨女士最后忍不住还是要过去轻声细语的提醒孩子该学习了,女儿有时还能听话,过一两分钟就放下手机,有时则会不耐烦,讨厌妈妈打扰自己,会说“知道了,知道了,你走。”杨女士有时会忍着火不说什么,但有时真的忍无可忍,就爆发了,训斥孩子。而孩子也会竭力辩解,说着说就哭了,抱怨妈妈不理解自己,就知道强迫自己学习。而杨女士看到孩子哭了,也会默默流泪,并陷入到自责当中,后悔不该那么粗暴的对待孩子。

  现在,高考迫近,很多家长都会拿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比如早点下班做饭,或请假回家陪考。考生和父母的相处的时间明显的多了起来,矛盾冲突似乎在所难免。考生的家长突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控制型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高考做足了功课,从网络书籍或口口相传等渠道获得了大量的高考“秘籍”。所以,这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比如,孩子一日三餐该吃什么,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出去活动,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规划。这样的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最为正确的规定去学习和生活。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这个办法或许管用,比如那些一直以来就是采用这种互动模式的家长和孩子,现在只不过加大了强度而已。但对于不习惯这种模式的考生来说,则是一种负担,甚至有种削足适履的被强迫的感觉。所以此时,正确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适合,才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控制型的家长与孩子的冲突通常较多。

  民主型 有的家长则长期以来和孩子建立了民主协商的习惯,做决策的时候都会邀请孩子一起来参与,共同分析讨论,再做决定。而家长也通常会准备一些备选的方案,让孩子来选择,增加其自主感。这样的亲子互动往往会少一些摩擦和冲突。比如在学习的间隔时间是否可以玩手机。家长与孩子会做出几个选择,比如一天可以玩30分钟,上下浮动最多5分钟,如果一定要超时,那么就扣除下一次的时间。如果每次准时结束,就会得到一个红包奖励。亲子之间在生活中有了这样的平等交流的习惯,那么在学习考试等敏感问题上,也会有一个良性的互动。这样的亲子关系一般冲突较少。

  放手型 还有的家长则不想给孩子压力,或者觉得孩子成绩原本就不好,所以也不指望能考多好的大学,所以就选择放手。比如允许孩子晚睡晚起,允许孩子去同学家学习,或者让孩子去亲戚家住,孩子需要钱就无条件的满足,等等。这样的态度或许真的不会给孩子什么压力。但是,孩子感受到的会是忽视,不仅是对高考的忽视,更是对自己的忽视、敷衍。甚至会有一种被放弃的感觉。所以,这样的互动对考生来说也是不利的。当然,这样的家长或许不多,但也应引以为戒。放手型的家长和孩子一般不会引起冲突,但这样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觉得很淡很疏远。高考似乎也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当然,还有很多类型的家长与上面的划分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焦虑,各有各的悲喜。但对当前的考生来说,家长的稳定状态非常重要。

  首先,就是情绪的稳定。高考家庭,考生多少都会有些焦虑。而考生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大多在45岁左右,而此时的女性处于更年期前的一个阶段,情绪原本就容易起伏,容易焦虑,面临高考的重压,其心理压力有的比孩子还要大。此时,要注意加强家长自己的心理建设。尤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的考试上。比如,有的家长会为孩子某门考试分数下降而忧心忡忡,惶惑不安,不自主地产生很多消极的联想,比如联想到考试失利,学校不理想,人生甚至也似乎一眼看到底了。实际上,现实未必会这么糟糕。高考的胜利失败都只是一时一地的胜负,人生后面的道路依然有很多纠错、升级的机会。所以,家长自己的情绪平和了,把自己的焦虑和高考的焦虑区分开来,给孩子营造了一个稳定轻松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其次,就是行为的稳定。高考前夕,孩子的作息可能会熬夜学习。当然,对于考生来说,不提倡经常熬夜。有的家长也会熬夜陪读。对于熬夜这事,家长最好量力而行。如果自己不习惯晚睡,那么在安顿好孩子之后,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休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就寝,再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三餐的时间也相对固定。家长自己的生物钟如果是稳定的,其行为就是稳定而有序的,就会给孩子带来安全笃定的感觉。

  再者,就是态度的稳定。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内,仍有模拟考试或其他大大小小的考试。有的家长坚信:分,学生的命根。对分数的高低非常敏感,高一分就歌颂,低一分就心痛。这种不稳定的态度对考生来说会带来一定的压力。毕竟学子年轻的肩膀还无法承载父母的喜怒哀乐。所以,对于孩子的分数,家长都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度,即不论你考得怎么样,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我的快乐不需要你的分数来负责。对于进步,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将其归功于孩子的勤奋;对于退步,也要赋予积极的解释,比如这样可以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在高考前给自己的知识缺口打上补丁当然是划算的事情。

  高考在即,家长作为考生的大后方,处于稳定平和的状态,对于考生来说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