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孩子们备受病痛之苦,也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不同呼吸道疾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应对?
不同病原体感染有哪些区别?
01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都可携带病原体。潜伏期相对较长,平均为2-3周。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自感症状较明显,表现为剧烈的干咳。退烧后,咳嗽还可能继续。
根据最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能患病。
02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一般以高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可一下烧到38.5°C以上,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一些比较大的儿童会说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不太会表达,通常表现是精神状态跟以往不一样;小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甚至少动等。
03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影响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表现差异大,早期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嘶哑等症状。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出现咳嗽、喘憋,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尤其在婴儿及2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
04腺病毒
某些型别的腺病毒感染可能在2岁以下儿童中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多有明显的咳嗽喘憋,甚至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
05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伴或不伴发热。只有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时,才可能引起较重的感染,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不同呼吸道疾病,家长如何应对?
01支原体肺炎
当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目前,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为首选治疗药物,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02流感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3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寒战、剧烈咳嗽、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严重呕吐、精神萎靡或不愿意交流、嗜睡或哭闹不安、惊厥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0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于重症和危重症的患儿,可能需要雾化、吸痰管排痰、吸氧、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措施。
04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家长应主要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对症治疗。
一些较大的儿童可能检测出腺病毒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对症处理。
针对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家长可采取正规护理、对症用药、鼓励适当多喝水和休息等方式帮助孩子恢复康复。
出现混合感染怎么办?
混合感染是同时感染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临床上的“混合感染”,多数以病毒、细菌、支原体的组合为主。
怎么治疗?
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
如果流感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抗菌药使用需医生指导)。
对大多数患儿而言,遵照医嘱居家规范服用药物、多饮水和充分休息后,病情可在1-2周得到缓解。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40℃,或频繁咳嗽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胸痛、喘憋、咯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孩子发烧需要立刻去医院吗?
婴儿: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无论是否伴有呼吸道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这是因为小婴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需要更加谨慎的处理。
儿童: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包括学龄期以上的孩子,如果发热持续3-5天,或伴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其他严重症状,也建议及时就医。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怎样消毒?
01手部卫生
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洁双手。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将适量涂抹于手心,揉搓至干燥,确保每个手部区域都受到消毒。
02口鼻分泌物处理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将用过的纸巾等垃圾密封存放于垃圾袋中,迅速处理以防其他人接触。如果口鼻分泌物污染物体表面,先用吸附材料清洁去污,随后进行表面消毒,并做好手卫生。
03室内空气消毒
经常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2-3次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同时注意保暖。在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通风或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但在有人在场时避免使用化学方法。
04日常接触用具消毒
水杯、餐具等:
清除食物残渣。煮沸或蒸汽消毒15分钟,或使用25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门把手、水龙头、玩具:
定期清洁,并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或其他表面消毒剂擦拭,最后用清水擦拭干燥。
鼠标、键盘:
使用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1.科学适度消毒,避免过度使用,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2.消毒剂具有一定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需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腐蚀性,使用后应用清水擦拭,防止对被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有哪些小妙招?
01戴口罩
选择合适大小的口罩,洗手后确保口罩正面朝外,金属条朝上,套在耳朵上,覆盖口鼻、贴合鼻梁。
02不聚集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区域,尤其是儿童密集区域。
03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保护健康的关键,儿童应按时接种,尤其是流感疫苗,但有过敏或慢性病史需咨询医生。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04保持作息
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原则,避免熬夜可以有效预防身体代谢的紊乱。
05健康饮食
确保规律进食,食物种类多样,荤素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和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拒绝暴饮暴食。
06适度锻炼
选择适合儿童的安全运动项目,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将日常锻炼变成习惯,坚持不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在这个冬季,让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积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努力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孩子们备受病痛之苦,也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不同呼吸道疾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应对?
不同病原体感染有哪些区别?
01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都可携带病原体。潜伏期相对较长,平均为2-3周。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自感症状较明显,表现为剧烈的干咳。退烧后,咳嗽还可能继续。
根据最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能患病。
02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一般以高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可一下烧到38.5°C以上,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一些比较大的儿童会说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不太会表达,通常表现是精神状态跟以往不一样;小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甚至少动等。
03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影响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表现差异大,早期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嘶哑等症状。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出现咳嗽、喘憋,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尤其在婴儿及2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
04腺病毒
某些型别的腺病毒感染可能在2岁以下儿童中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多有明显的咳嗽喘憋,甚至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
05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伴或不伴发热。只有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时,才可能引起较重的感染,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不同呼吸道疾病,家长如何应对?
01支原体肺炎
当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目前,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为首选治疗药物,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02流感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3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寒战、剧烈咳嗽、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严重呕吐、精神萎靡或不愿意交流、嗜睡或哭闹不安、惊厥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0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于重症和危重症的患儿,可能需要雾化、吸痰管排痰、吸氧、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措施。
04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家长应主要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对症治疗。
一些较大的儿童可能检测出腺病毒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对症处理。
针对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家长可采取正规护理、对症用药、鼓励适当多喝水和休息等方式帮助孩子恢复康复。
出现混合感染怎么办?
混合感染是同时感染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临床上的“混合感染”,多数以病毒、细菌、支原体的组合为主。
怎么治疗?
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
如果流感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抗菌药使用需医生指导)。
对大多数患儿而言,遵照医嘱居家规范服用药物、多饮水和充分休息后,病情可在1-2周得到缓解。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40℃,或频繁咳嗽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胸痛、喘憋、咯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孩子发烧需要立刻去医院吗?
婴儿: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无论是否伴有呼吸道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这是因为小婴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需要更加谨慎的处理。
儿童: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包括学龄期以上的孩子,如果发热持续3-5天,或伴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其他严重症状,也建议及时就医。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怎样消毒?
01手部卫生
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洁双手。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将适量涂抹于手心,揉搓至干燥,确保每个手部区域都受到消毒。
02口鼻分泌物处理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将用过的纸巾等垃圾密封存放于垃圾袋中,迅速处理以防其他人接触。如果口鼻分泌物污染物体表面,先用吸附材料清洁去污,随后进行表面消毒,并做好手卫生。
03室内空气消毒
经常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2-3次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同时注意保暖。在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通风或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但在有人在场时避免使用化学方法。
04日常接触用具消毒
水杯、餐具等:
清除食物残渣。煮沸或蒸汽消毒15分钟,或使用25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门把手、水龙头、玩具:
定期清洁,并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或其他表面消毒剂擦拭,最后用清水擦拭干燥。
鼠标、键盘:
使用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1.科学适度消毒,避免过度使用,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2.消毒剂具有一定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需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腐蚀性,使用后应用清水擦拭,防止对被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有哪些小妙招?
01戴口罩
选择合适大小的口罩,洗手后确保口罩正面朝外,金属条朝上,套在耳朵上,覆盖口鼻、贴合鼻梁。
02不聚集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区域,尤其是儿童密集区域。
03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保护健康的关键,儿童应按时接种,尤其是流感疫苗,但有过敏或慢性病史需咨询医生。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04保持作息
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原则,避免熬夜可以有效预防身体代谢的紊乱。
05健康饮食
确保规律进食,食物种类多样,荤素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和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拒绝暴饮暴食。
06适度锻炼
选择适合儿童的安全运动项目,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将日常锻炼变成习惯,坚持不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在这个冬季,让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积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努力守护孩子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