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姓健康
每日科普 |孩子泌尿系感染严重吗?核医学来告诉你
发布日期:2024-05-30| 文章来源: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近日,1岁半的男宝冬冬因为“泌尿系感染”收住北京清华长庚儿科,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患泌尿系感染了。

  从生后5个月第一次得泌尿系感染以来,每次他出现“发热”,冬冬妈妈都会紧张万分:因为在他第一次泌尿系感染时,外院B超检查发现有“左肾轻度积水”,逆行膀胱输尿管造影检查(VCUG)提示有“左侧膀胱输尿管反流”,医生告知这种情况下冬冬非常容易出现反复泌尿系感染,最终容易导致肾功能损害。

  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冬冬的泌尿系感染得到了控制。为进一步了解肾脏情况,医生建议进一步行99mTc-DMSA肾静态核素显像检查。冬冬妈妈一听说要去“核”医学科做检查,特别担心,顾虑重重:

  “核医学检查会对孩子有危害吗?

  做这个检查有什么用?

  能不做吗?”

  下面,咱们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99mTc-DMSA肾静态核素显像检查是什么?

  99mTc-DMSA肾静态核素显像检查对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陌生的,它是利用慢速通过肾脏的显像剂(常用99mTc-二巯基丁乙酸即99mTc-DMSA)流经肾脏时,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基团结合而较长时间滞留于肾实质内,通过平面显像或断层显像来显示肾皮质影像,是诊断上尿路感染即急性肾盂肾炎的“金标准”。

  为什么针对部分泌尿系感染患儿医生会建议做这项检查

  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泌尿系感染除了发热没有太多特异性表现,临床上区分是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感染有一定困难,而确定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DMSA检查有助于区分儿童的上、下尿路感染。

  对于反复上尿路感染的患儿,DMSA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有肾瘢痕的形成,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DMSA检查可获得分肾功能比例。人体有两个肾脏,一个肾脏患病后,另一个健康肾脏会代偿性地加倍工作来满足机体的需要,保持血肌酐值或者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水平。只有当健康肾脏也不能胜任超负荷运转时,才会出现血肌酐值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但这时候肾脏的损害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而DMSA检查可以提前发现肾脏的功能损害。

  什么情况下应该做99mTc-DMSA肾静态核素显像检查?

  根据我国2016版泌尿道感染(UTI)循证指南建议:

  

  >2岁:首次发热性UTI患儿一般只完善泌尿系超声,当超声显示有异常、或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抗菌药物治疗48h无明显好转时需考虑完善DMSA检查。

  ≤2岁:首次发热性UTI患儿应同时完善泌尿系超声及DMSA检查,如果有异常,建议进一步行逆行膀胱输尿管造影检查来确定有没有膀胱输尿管反流。

  但是由于不同医院医疗条件的情况不同,DMSA检查的开展在实际临床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谈“核”色变,检查有没有辐射?对孩子有危害吗?检查需要做前期准备吗?

  DMSA检查是有放射性的,但剂量非常小,大部分显像剂随尿液排出体外,是一项无创检查。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排空膀胱。静脉注射显像剂2-3小时后进行显像,必要时可延迟显像。配合不佳的小朋友需提前剥夺睡眠,必要时服用“睡觉药”。

  

  冬冬在核医学科做DMSA检查

  经过主管医生仔细的解释沟通,取得了冬冬妈妈的理解和同意,在核医学科的帮助下,冬冬顺利完成了DMSA检查,结果提示:

  冬冬左侧肾脏比右侧缩小,且形态欠规整,左肾实质示踪剂摄取较对侧弥漫减低,边缘可见多发示踪剂摄取明显减低区,以左肾上极及左肾中部外缘为著。双侧分肾功能相对摄取比为左肾31%,右肾69%

  最终的结论显示,冬冬符合肾盂肾炎所致肾损伤,其中左肾上极及中部外缘不除外瘢痕形成。通过DMSA检查明确了冬冬的左肾功能已明显下降,并有肾瘢痕形成可能。目前,冬冬已经开始进一步治疗,检查对他的预后评估及手术指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