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背,古曰“曝背”,俗称“晒太阳”。2500年前,《列子·杨朱》 中便有记载“负日之暄”,就是把脊背对着日光以接受温暖,亦即“采阳”,可以温煦、振奋体内的阳气。这种方法后来人一直在学习。唐诗《野老曝背》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便描绘了一幅古代乡村长寿老人无忧无虑的晒背图。说明晒背在唐朝已然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 明确记载了晒背的具体方法的文献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道家的《修昆仑证验》便记载了晒背的方法和奇效。《老老恒言·安寝》亦有关于晒背的描述,强调了晒背对于振奋阳气、排出体内寒湿的作用。特别是在三伏天,利用太阳的热量来补充体内的阳气,对于一些虚寒性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晒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包括晒背的最佳时间、姿势、以及晒前晒后的准备和护理,确保人们在享受日光浴的同时能够保持健康。
一、晒背的中医理论
督脉位于后背正中间,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总督全身阳气。督脉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太阳经阳气最盛,且足太阳膀胱经上分布着脏腑腧穴,与人体各腑脏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肺腧、厥阴腧、心腧、膈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肠腧、小肠腧、膀胱腧等。通过晒日光,能暖背通阳,膀胱经和督脉一同得到阳光的滋养,从而通诸阳之会,护一身之阳气,起到祛除湿气和寒气、疏通经络、调养脏腑气血的作用。
二、三伏天晒背的好处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而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的整体观理论,此时正是补充人体阳气、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此时晒背对于补充阳气,温通阳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阳气足了,自然有能力排出各种外邪病气。
三、晒背的具体作用
改善代谢,增强免疫
晒背可以促进体内阳气的生成,有利于人体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自身的抗菌作用,并且促进合成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养颜排毒,祛湿除寒
晒背可以促进人体排汗,汗液中含有乳酸、尿素等人体排出的废物,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体内寒气也会在内外阳气的逼迫下排出体外,起到祛湿排毒,温通散寒的作用,并能改善皮肤质地。
提升心情,缓解失眠
晒背可以提升血清素水平,血清素可以抑制褪黑素分泌,二者正好是调节我们睡眠的重要物质,同时多晒阳光通过调节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来改善焦虑抑郁,提升心情。
四、晒背人人都适合吗?
哪些人适合晒背?
湿气重,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无精打采、便溏腹泻、伴有舌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寒湿内盛、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胃肠功能不好、易感冒、又怕冷又怕热、腰腿怕冷怕风等),适当晒背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哪些人不适合晒背?
阴虚(虚火重,舌红少苔)、气阴两虚(乏力,气不够用)或湿热(口气重,口干口苦,分泌的油脂多)、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的人群,对紫外线过敏者。对于基础病控制不佳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高龄、婴幼儿、孕妇、应避免晒背,如要晒背需有家属陪同,以确保安全,避免出现意外,因为这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或引发不适。
五、具体该如何晒好背?
晒背时间的选择
晒背的最佳时间段是每天9点到10点,或者17点以后,这两个时间段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并没有特别强烈,不容易晒伤皮肤,更适合去户外晒背,其他太阳光不是特别强烈的时间也可以晒背。9点到11点是脾经的运行时间,此时晒背有助于脾胃运化,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可以调控体内水液的运行,17点到19点是肾经的运行时间,可以促进肾精循环。太阳猛烈时可适当提前或延后。不必每天都晒,隔一天晒一次即可。
晒背部位的选择
着重关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所在区域,这里是经络畅通的关键所在。大椎穴和命门穴是晒背时需要关注的重点穴位。大椎穴是阳气汇聚的宝地;命门穴对强化肾气、提升阳气大有裨益。
大椎穴:位于督脉的穴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背俞穴:膀胱经穴位,从脊柱中上部到下部,大约从肩胛骨到腰部。这些穴位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
命门穴:从肚脐向后画水平线,与脊柱相交的位置是命门穴。
六、晒背的注意事项
晒背前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空腹晒背,吃完光敏性食物后,比如苋菜、芹菜、油菜、菠菜、小白菜、柠檬、芒果等,要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
2. 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晒背。
3. 要选择浅色,薄的宽松衣服,戴好帽子或用遮阳伞保护头部,避免阳光暴晒导致头晕头痛。
4. 不要隔着玻璃晒背,玻璃会阻挡紫外线。
5. 要选择无风的环境,身体受热,会导致毛孔张开,易受风邪侵袭而感冒。
5. 不可涂抹防晒霜,防晒霜会吸收阻挡紫外线,皮肤娇嫩者注意控制晒背时间,避免晒伤。
晒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晒背多久:成年人每次晒背15~30分钟为宜,最好不超过30分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合成维生素的能力有所降低,晒背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能一次暴晒太久,微微出汗即可。儿童皮肤娇嫩,根据个体差异,建议最长不超过15分钟。
2. 晒背程度:晒背晒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可晒到大汗淋漓。如果晒背时出汗过多,并伴随体温升高、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等不适症状,要考虑中暑的可能,及时就医。
晒背后的注意事项
1. 适量喝点白开水或淡盐水,补充体液消耗。
2. 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要立即洗澡或吹空调、喝冷饮。
3. 晒背后一小时内不要洗澡。
4. 补阳后还需收阳:阳气的本质是主动、主升浮,易上而难下。晒背后可适当饮用黄皮饮、银耳羹、酸梅汤等,滋阴敛阳。其次做一些下肢的运动,把阳气往下引,例如步行30分钟以上,使脚下发热。尤其“上热下寒”的人晒背后,容易局部郁热,所以晒完后背2-3小时后,要及时动起来,引火下行。站桩是最有用的引阳下行法,站个5-6分钟,即可引阳气下行。
七、三伏天晒背提醒
三伏天晒背也存在潜在风险,如中暑、色素沉着、日光性皮炎、过敏、低血糖和感染等。在晒背过程中应注意自我保护,把握好“晒背”的时段和时长,避免晒伤。晒背期间,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切忌喝冷饮,防止寒气直中,引发疾病。其次晒背后莫贪凉,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间。晒背后,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此时突然进入了低气温的环境,人体内的血管会突然收缩,不利于人体健康。晒背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