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姓健康
【清华长庚科普】甲流季怎样做到有效防治
发布日期:2025-01-16| 文章来源: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北京市疾控中心日前发布提示,本市正处于流感高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流感,且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所流行的流感毒株与疫苗株高度匹配。春节将至,建议市民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外出做好防护措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冬流感疫情是甲型流感唱主角,想要有效防治需先了解它的发病特点,尤其是要厘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认识误区。
  流感病毒为什么易发生变异
  流感(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潜伏期通常为1天至4天,发病后患者会出现高热、咽痛、肌肉酸痛、疲乏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常见,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它引起的。乙型流感病毒也会流行,但所引起的症状较甲型流感病毒轻,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波及散发病例。
  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这是它难以防控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引发公共卫生关注。病毒基因组复制时出错率高,会使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发生小范围的点突变。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例,其变异主要发生于其表面两种主要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进而分为多个亚型,如H1N1、H3N2、H2N2等。当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同时感染某一宿主时,它们的基因还可能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亚型。
  大家熟悉的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虽然同属正黏病毒科,但在3个方面有明显区别。1.宿主范围:甲型流感病毒不仅感染人类,还能感染鸟、猪等多种动物,而乙型流感病毒几乎只感染人类。2.基因多样性: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更多(如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仅分为两个系(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3.大流行能力: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抗原转换产生全新亚型,所以更容易引发全球大流行,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慢,主要引起季节性流行。
  每年冬天流行的流感病毒比较“善变”,常在甲型和乙型之间转换,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不同年份的流行趋势主要受到群体免疫水平、病毒变异速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常,甲型流感在群体免疫力降低或病毒发生显著变异时更容易流行,乙型流感则会在甲型流感流行减弱的年份占主导地位。这种“轮流坐庄”的现象,反映了病毒的生态竞争动态。
  如何辨别甲流与普通感冒
  在流感病毒的大家族中,甲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亚型对人类的影响最为显著。在20世纪,世界上发生过3次流感全球大流行:1918年至1919年,由H1N1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造成4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1957年至1958年,H2N2甲型流感病毒导致约200万人死亡;1968年至1969年,约100万人因H3N2甲型流感病毒死亡。
  尽管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二者在病原、症状、并发症和治疗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图表)
  流感患者和流感隐性感染者都是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到急性期均有传染性。健康成人感染季节性流感病毒后,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一般会在症状出现前24小时开始脱落,在发病后2-3天达到高峰,5-7天逐渐下降;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的排毒时间可超过一周。通常,流感病毒的高传染期为出现症状的1天前到发病后5-7天,儿童、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群的传染期可能更长。当疾病症状基本缓解后,患者的病毒载量会大幅减少,传染性随之显著降低。
  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有隐患
  近来随着流感病毒感染人数增多,“玛巴洛沙韦”因一次服药就能快速缓解流感症状遭到抢购。其药性原理是通过抑制病毒基因RNA聚合酶,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而发挥抗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传统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则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阻止流感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脱落,来阻断病毒在宿主细胞间的扩散和体内复制,需每天口服两次,连续5天。
  与所有抗流感药物一样,“玛巴洛沙韦”最佳使用时间是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越早用药,效果越好。但是,“玛巴洛沙韦”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使用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它适用于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的轻中度流感情形。因缺乏充分的安全性研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建议使用。对于病情严重,如已发展为肺炎、呼吸衰竭的患者,“玛巴洛沙韦”可能效果有限,需联合其他治疗。
  “奥司他韦”在我国使用时间较长,儿童群体应用广泛,药品说明书推荐用于2周龄以上的患者,最新儿童流感指南推荐用于全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研究表明,妊娠期使用该药对胎儿和妊娠是安全的。两相对比,“奥司他韦”的适用人群更广泛。
  在流感流行季,一些人出于预防目的提前服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做法并不可取。首先,抗流感病毒药物并不是疫苗,它们只能抑制病毒复制,无法形成持久的免疫保护,也不能预防感染。其次,长期或不当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会促使流感病毒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疗效下降。
  人群对于流感病毒普遍易感,需要提醒的是,以下几类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发展为重症病例,需尽早就医,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2.年龄≥65岁的老年人;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4.肥胖者(体重指数>30);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延伸阅读
  预防甲流做好5件事
  预防甲型流感的关键在于减少病毒传播、提升个体免疫力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具体可从5个方面着手。
  1.接种流感疫苗
  这是预防甲型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流感疫苗每年根据流行株更新,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相关人群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每年秋季(10月前后)是最佳接种时间,若流感季已开始,接种疫苗仍可获得保护效果。
  2.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或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必要时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佩戴口罩 在人多、密闭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口罩,特别是在流感高发期。
  3.减少病毒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注意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用手捂嘴。
  及时隔离 自己出现流感症状后,尽量避免上班、上学或参加聚会,防止传染他人。
  4.提升免疫力
  营养均衡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蛋类等。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 坚持适量的锻炼,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5.保持环境卫生
  勤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消毒 对门把手、桌面、手机等常接触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家中有流感患者时。
  避免前往拥挤场所 在流感高发季尽量减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