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姓健康
北京妇产医院聚焦女性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健康体重管理攻略
发布日期:2025-05-12| 文章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在5月11日世界肥胖日到来之际,我们聚焦女性全生命周期体重健康,为您梳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体重管理攻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女性超重率为27.7%,肥胖率为7.9%。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乃至癌症等健康问题的“隐形推手”。鉴于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管理策略的差异,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特此为您整理女性特色体重管理要点,助您科学守护健康。
  一、青春期:别让“婴儿肥”变成真肥胖
  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容易出现体型变化,但“丰满”并不等于肥胖。如果体重没有超过标准的20%,皮下脂肪不超过2.5厘米,体脂率不超过25%,则无需过于担心。真正的肥胖通常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零食)、缺乏运动以及学业压力有关。
  体重管理重点
  饮食平衡:
  均衡膳食,合理营养,保证谷薯类、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类、牛奶、豆制品)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和甜食,不喝含糖饮料。
  家长应以身作则,避免“吃得越多越能长高”的错误观念。
  运动干预:
  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打篮球),避免长时间久坐。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既能缓解压力又能消耗热量。
  实用小贴士
  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记录生长曲线。
  注意“情绪性进食”,可以用运动或兴趣爱好来代替吃零食。
  二、备孕期:为母婴健康打好基础
  育龄女性肥胖显著影响生育健康。临床研究证实,超重/肥胖女性群体不孕症发生风险较正常体重者显著增加,可能与脂肪组织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干扰性破坏所造成的排卵功能障碍有关,肥胖还显著增加自然流产风险。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群体更需高度警惕体重异常带来的生殖风险,同时还应注意胰岛素抵抗对孕期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体重管理重点
  科学减重:
  备孕前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减重计划。肥胖女性6个月内如能减重5%-15%,可明显改善排卵功能。应注意避免极端低碳水饮食,防止孕期反弹。
  饮食管理方案:
  控制总能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摄入。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全谷物、蔬菜)和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瘦肉、鱼虾、奶类、豆类等)。
  备孕期间补充叶酸的同时,关注铁、碘、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储备。
  生活方式:
  保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保证7-9小时睡眠,规律作息。
  三、孕期:体重增长≠随意进食
  孕期体重需“精准控制”,体重增长过少增加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风险,体重增长过多则增加代谢性疾病和分娩巨大儿的风险。
  不同孕前体重的女性,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如下:先计算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孕前BMI<18.5:增重11-16kg
  正常BMI(18.5-23.9):增重8-14kg
  超重(24-27.9):增重7-11kg
  肥胖(≥28):增重5-9kg
  孕早期(0-13周)增重≤2kg,孕中晚期每周增重“半斤八两”(肥胖者每周增重约0.25kg,正常者约0.4kg)。
  饮食策略
  孕早期与孕前能量需求一致,孕中晚期适量增加(每天多250~400kcal)。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合理补充叶酸和维生素D。
  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食物(130g/天)。
  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运动建议
  每天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孕中期可尝试孕妇瑜伽、固定单车等。
  避免剧烈运动和久坐久躺。
  实用小贴士
  晨起、空腹、排便后,穿尽量轻便的衣物称重,绘制增长曲线。
  警惕“一人吃两人补”的误区,胎儿营养关键在均衡而非越多越好。
  四、产后:母乳喂养+科学减重=双赢
  产后体重容易滞留,增加远期健康风险。建议产后6周至12个月可以进行体重管理,但需循序渐进:哺乳期每周减重最多0.5kg,体重下降过快影响乳汁分泌。
  体重管理目标为:6-12个月恢复孕前体重。
  饮食搭配
  产褥期食物多样但不过量,坚持整个哺乳期营养均衡。
  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合理补充维生素D。
  多喝汤和水,限制浓茶和咖啡,忌烟酒。
  家庭支持,愉悦心情,充足睡眠,坚持母乳喂养。
  增加身体活动,促进产后恢复健康体重。
  均衡膳食口诀记忆:“一斤蔬菜两袋奶,三两瘦肉一个蛋,四两水果五两粮”。喝汤去油层,少喝浓汤(如猪蹄汤)。
  运动恢复
  产后尽早开始身体活动,6周左右可开始中等强度运动,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
  五、更年期:对抗“中年发福”
  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发生体重及体脂率增加。
  激素变化:
  更年期由于雌激素骤降导致脂肪向腹部堆积(苹果型身材)。
  肌肉流失:
  50岁后肌肉量每年减少1%-3%,基础代谢下降。
  代谢紊乱:
  代谢改变导致胰岛素抵抗风险显著增加,睡眠不足加剧肥胖。
  体重管理重点
  合理饮食:
  食物品种丰富,补充优质蛋白(豆制品、乳制品、动物性食品),对抗肌肉流失。
  注重钙的补充,每天摄入800mg/天的钙,增加奶类、豆制品的摄入,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增加B族维生素摄入,可以改善情绪、缓解疲劳。
  控糖减油限盐,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如咖啡、酒精)。
  增加运动:
  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2次力量训练。
  尝试太极、瑜伽改善平衡与柔韧性。
  心理调节:
  保证7小时睡眠,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社交活跃。
  实用小贴士
  更年期体重管理应避免极端节食,避免肌肉流失。定期体检,关注血糖、血脂和骨密度变化。
  5月11日世界肥胖日,让我们共同行动:每周测量体重、腰围,关注身体变化;健康饮食,远离高糖高脂食品;每天6000步+每周150分钟运动,让健康成为习惯。
  科学管理体重,拒绝肥胖!世界肥胖日,让我们一起行动,终结肥胖代际传递!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