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正畸
很多家长会问:“孩子几岁能矫正?”
年轻人也在纠结:“上班了还能带牙套吗?”
还有不少人心存疑虑:“都三四十岁了,矫正还有意义吗?”
其实,正畸治疗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从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矫正重点和方案。
下面这篇文章,帮你全面搞懂!
儿童期(6岁–12岁):
早发现、早干预
适合人群:出现“地包天”、牙列不整、含吮手指、吐舌等不良习惯、替牙期乳牙早失,恒牙萌出异常
矫正目标:引导颌骨发育、纠正功能性问题、为恒牙排列预留空间
常见手段:活动矫治器、早期干预装置、肌功能训练
建议:这阶段重点在“预防为主、干预为辅”,为将来全面矫正打好基础!
青少年期(12岁–18岁):
矫治黄金期
适合人群:恒牙已萌出,牙列拥挤、反颌、开合等问题明显、面型发育尚未完全,仍具骨改建潜力
矫正目标:排齐牙齿、建立良好咬合关系、优化面部协调
常见手段:金属/陶瓷托槽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骨性调控+颌间牵引
建议:这个时期治疗效率最高,建议尽早矫正,避免成年后治疗复杂化。
成年期(18岁+):功能与审美并重,定制化方案为主
适合人群:有牙列不齐、咬合不正、美观困扰;准备种植、修复、牙周治疗前正畸需求;职场、婚恋、自我提升需要改善牙齿排列
矫正目标:提升咬合功能与颜面美感;降低口腔疾病风险;实现个性化、舒适化矫治
常见手段:金属/陶瓷托槽、隐形矫治器;多学科联合正畸(牙周、种植、修复)
建议:成人正畸周期稍长,需配合佩戴保持器并加强口腔管理。
不同年龄段治疗周期对比
常见问题解答
Q1:成年人会出现“牙套脸”吗?
A:不是每个人都会。“牙套脸”并非医学术语,主要与咀嚼肌萎缩、体重下降有关。保持良好饮食和锻炼咀嚼肌,可有效预防或缓解。
Q2:成年人正畸后需要终身戴保持器吗?
A: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建议前2年内每天佩戴,之后每周2–3晚,尤其是牙周情况不佳或牙列易错位者。
Q3:“黑三角”能避免吗?
A:黑三角并非正畸特有,多与牙龈退缩、牙冠形态有关。治疗中可通过邻面去釉等方式改善,必要时建议牙周科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