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派出27名医疗队员出征支援小汤山医院。自1月31日以来,朝阳医院已分多批次派出共计医疗队员61人支援小汤山医院。其中,医生12人,护士45人,技师2人、工程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包含共产党员19名,其中1名预备党员。
在小汤山医院筹备改建之初,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马迎民教授和审计处处长、党员吴光清作为先遣队员率先出征,马迎民作为小汤山定点医院专班组副组长,带领从各医院抽调的先遣人员组成专班,开始为新冠肺炎小汤山定点医院建章立制,制定流程、培训医务人员。吴光清作为财务管理专家,主要从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入手,不断优化财务流程,保障了定点医院建设的高效运行。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党员王晖,作为第二批医疗队员之一于2月17日出征支援,擅长肝移植、肾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王晖的请战书十分特别,他说:“我是一名老兵。2003年,北京朝阳医院第一例SARS患者的插管操作是我做的、2019年肺鼠疫患者的插管救治也是我做的,对于这类传染性疾病的急救处理和防护,我有临床经验。我又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没有理由不冲锋在前,为他们挡住疫情,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他的妻子,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管护师杜晶艳十分支持理解他的选择,说:“我会认真工作,等你回来,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神经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党员董凯生,2003年曾参加抗击SARS战役,并作为首批医疗队成员参加地坛医疗队和宣武医院SARA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被评为“抗击SARS先进个人”。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她参与组建完成了医院“感染筛查隔离病房”,现又奔赴小汤山医院。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她的家人非常支持她。她说:“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朝阳医院物资器械中心工程师邓文艳,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医院物资器械中心的工程师。工作14年的她是生命支持类仪器调配、维护、培训的行家里手,是医院医学工程组组长。此次出征小汤山医院,邓文艳主要负责小汤山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她说:“你来战斗,我来保驾,医工携手,共战肺炎!”
检验科主治医师霍虹和副主任技师张瑞,也作为检验科的骨干力量出征支援小汤山医院。霍虹临床工作12年,在临床免疫诊断学,特别在传染病血清学检验方面经验丰富。她主动请缨前往一线,她说:“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初心,把它丢了就把自己丢了。”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做过访问学者的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张瑞,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诊断标准化研究。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朝阳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领队,加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团队。她熟悉实验室工作流程、标准操作规程及生物安全防护。这一次,她将年幼双胞胎女儿交给家人照顾,义无反顾地出征小汤山医院。
每一批医疗队员出发前,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金保,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张宏家,党委副书记陈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金凤,以及副院长李晓北等院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派出科室护士长均悉数赶到为他们送行。张金保嘱咐队员们要按照医学规范做好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患者。其次,要尽量多地救治患者,为首都防控疫情多做贡献。第三,队员中的共产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医院在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把疫情防控战当成一次试金石和磨刀石,促进自己成长、成才。
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院党委和院领导的期望,不辱使命,服从指挥,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同舟共济,勇往直前,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完成任务,早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