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党的建设
北京妇产医院支援队员孔亮:迎春盛开 希望正浓
发布日期:2020-04-01| 文章来源: 北京妇产医院| 浏览量:95 | 【关闭

  2020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仿佛,时间要急着证明它的存在,仿佛,它想让所有人经历一些磨难,而后新生。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悄然蔓延,面对疫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就在冬去春来、迷雾即将散去的时候,境外输入又成了新的防控焦点,我也接到了支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任务,作为北京妇产医院支援一线的第一名医生,被委派到北京地坛医院呼吸科病房工作。心里既兴奋,又有些忐忑。兴奋的是,终于可以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忐忑的是,不知道自己十几年的从医经验,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施展“用武之地”,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地坛医院呼吸科病房,是地坛医院接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部门,这里的患者或是从ICU转出来暂时脱离生命危险的,或是从其他科室转过来的重症患者。我们这一批支援的医生,来到呼吸科的一共有4位。负责带我的是一位叫“岩岩”的大夫,她虽然年纪没我大,但是在呼吸科领域却是我的老师。

  有句老话讲,“怕什么,来什么”。我第一天上班,就是夜班。而且只有我和岩岩医生负责。

  “我们换衣服,去查房吧”,岩岩医生说,“穿脱隔离衣,咱们一定得防护到位”。还好我在医院的时候没少练习防护服的穿脱,不过真的要进入病房,每一步都更加严格的检查、确认,不能出一点差错。这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第一次全副武装这么久,本身轻薄的防护服,却显得异常得沉重,短短几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衣服黏在身上,浑身都湿透了,护目镜中蒙上了雾气。

  当一进病房看到了病人,我就迅速进入了状态,什么汗水、雾气,全都抛之脑后,我又变成了那个眼里只有病人的大夫了。查房、询问病情、简单查体、交待医嘱和处理要点,一气呵成——虽然,我只是配合岩岩医生的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医生的素质却永远不会丢。

  病房里有位重症的老太太,80多岁了,多发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心功能不全......光是诊断,就写了半张A4纸。老人家左侧半身不能动,只能卧床,更令人着急的是,老人合并有“双向情感障碍”,不能正常与人交流!每天,她都要吃两种精神类药物,这次又感染了新冠肺炎,同时肺部还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是个真正的“重病人”!我们做了基本检查后,试图和老人家交流,不过,老人的应答如我们所料,并不清楚。我们走到她床边,趴在她耳边大声地讲话,她才“嗯”了一声,并轻微点头,右手在床上挪动一下。左手,因为脑梗后遗症的原因无法动弹。

  “老太太,我走了,下次上班,我给您带花过来”,岩岩医生说。

  我有点意外。走出病房后,我问:“这是啥情况,你还要给老太太带花?”

  “哦,她精神方面不是有点问题嘛,有时候糊涂。上次查房她跟我说,春天来了,想看看花。”

  隔着雾气蒙蒙的护目镜,我看不见岩岩的表情,但能听得出,她说的很认真。“我答应她了,下一个班,给她带花来,逗她高兴高兴”。

  隔天之后,我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她带了一支迎春花,开得正好、正旺。

  我看着那支在淡蓝色病房里显得异常明亮、娇艳的迎春花,不禁回顾起我们病房每一位患者的情况:1床是一位年的轻妈妈,她的孩子在等着她回家;2床和4床是留学海外的年轻学子,在用手机查阅课程、跟父母报平安;10床的老爷爷,因为不方便说话,却总比划着让我们把窗子打开,让他感受一下春天的阳光,和温暖的风。这些人,就是我们需要倾尽全力守护的对象,而我们也一定会将春色带进这病房。

  第一天的夜班,让我作为一个从医十多年的妇产科大夫,在对待患者、对待不同医学领域上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短短的几个小时,脸上就出现了交叠的深深的压痕,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估计儿子要是看到他的“大龙爸爸”这幅样子,会惊讶地不知所措吧!

  我们唯一的、全部的愿望,就是呼吸科的重症病人,越来越少。每个人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都能逐渐康复起来。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春天结束之前,走出去亲自看一看,那正浓的绚丽春华。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