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经中共北京同仁医院第一届委员会第158次会议讨论决定,王成硕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第六任所长。
王成硕,生于1975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8月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2010年12月至今任鼻科副主任。2001年7月-2004年7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8月-2006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作为通讯/第一作者在J Allergy Clin Immunol、Allergy和Rhi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6篇。获得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第3完成人)。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7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入选首届“青年北京学者”。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曾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耳研所创建时正逢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医疗卫生状况极度落后。老一代专家为耳鼻咽喉科事业潜心钻研、开拓进取,历经40年积淀,在刘瑞华、徐荫祥、刘鋋三位所长的带领下,耳研所在临床和基础研究多个学术领域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刘瑞华的耳科学、徐荫祥的气管食管学、秦廷权的内耳组织学和病理学、刘千的临床听力学、刘鋋的内耳疾病学、邓元诚的听障儿童早期干预技术等,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他们制作了大量珍贵的解剖标本,绘制出中国第一本耳鼻咽喉科学解剖图谱;率先在国内完成了胚胎发育全过程内耳病理切片,开展了聋哑儿童听觉语言康复研究等工作;出版了耳鼻咽喉科英汉字典;研制了噪声防护耳塞并制定了中国工业噪声标准;设立了临床听力眩晕专科门诊。由此,奠定了耳研所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学科发展和建设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20世纪90年代初,耳研所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成长历练后,为适应社会对学科的要求,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完善学科发展机制,在第四任所长韩德民的带领下,进入了学科展翅腾飞的黄金时期。
为了进一步与临床相结合,解决学科常见重大疾病临床问题,耳研所连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02年成立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京编办事【2002】191),经过近30年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2)、变态反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4),创办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为学科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优秀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北京学者2名、青年北京学者1名等。
耳研所历任所长
第一任所长
(任职时间:1958-1963)
刘瑞华
1891-1963,医学博士,教授,我国第一位耳鼻咽喉科医师,1915年先后到美国纽约耳鼻喉医院、哈佛大学及奥地利维也纳医院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195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成立,任第一届名誉主任委员。1953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创刊,任第一届主编。1955年应聘为北京市耳鼻咽喉医院研究室主任,1958年出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任所长。
第二任所长
(任职时间:1963-1985)
徐荫祥
1907-1986,医学博士,教授,1953年出任我国第一所耳鼻咽喉科专科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医院院长。在咽喉、气管食管科学方面造诣尤深,他提出的喉梗阻引发呼吸困难的四度分级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至今,著有我国第一部气管食管科学专著《气管食管学》。曾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第三任所长
(任职时间:1985-1994)
刘鋋
1927-2019,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内耳病、耳聋和眩晕等耳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作出突出成绩。
第四任所长
(任职时间:1994-2012)
韩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与医学哲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理事长、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事会理事长,世界卫生组织(WHO)防聋合作中心主任,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2000-2012)、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所长(1994-2012)。作为第一完成人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被授予联合国“南-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奖”,这是全球第一位医生获此殊荣。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五任所长
(任职时间:2012-2017)
张罗
医学博士、管理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鼻感染与过敏科学学会前主席,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过敏科学组织(WAO)执行委员。国际过敏科学领域排名第二期刊《Allergy》副主编。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24篇,其中SCI论文241篇。获得国际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主编专著8部。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分别在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领域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英文诊疗指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第2和第5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分别为第1、第2、第3、第4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