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护士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对标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总要求,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将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培养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护理部始终坚持以教学研究型医院为引领,以培训为重点,依照护理专业能力进阶制度,围绕“建立健全护理教育教学体系、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展护理教学创新实践、推进护理科研创新发展、扩大护理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走出我院特色护理教学科研发展之路。
01筑牢根基 建立健全护理教育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是护理队伍建设、护理服务品质提升的根本保障。护理部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创建护理教学基地等举措建立健全我院护理教育教学体系。
强化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教师队伍是建立健全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前提,2018年,护理部制定《护理教师管理作业要点》,明确了护理教师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及护理教师选拔、任用、管理机制。
目前,护理部已培养护理教师近300名,可承担300余学时/年的院内培训任务、百余名进修生与本科生的驻点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此外,护理部每年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优秀临床护理教师及教学团队评选等活动,夯实教师队伍基本功,两位带教老师分别于2020年、2022年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
推进护理教育教学信息化

护理部操作骨干师资一致性培训
护理部从教学考核及教学反馈信息化着手,开启教学信息化探索之路,实现了考核成绩分析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护理部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于2月初完成护理知识在线培训软件的学习、测评,护理部所辖36个科室同步推广,保障了疫情初期院内外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及患者远程获取健康服务指导的需求。同时,护理部与信息处合作,着力实现课程目录建档、课程计划发布、考勤统计、成绩反馈、教学评价及培训档案、教学档案等教学管理信息化。
创建首个护理本科教学基地
为持续提升护理教学影响力和护理专业水平,护理部从院校合作入手,积极推进护理本科生教学基地建设。2021年,护理部与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建立驻点教学合作关系,承接麻醉护理学大三本科生驻点教学任务。截止2022年10月,护理部共培养50余名徐州医科大学校外护理师资,接收62名徐州医科大学麻醉护理学大三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达99%。

02立足定位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当下医院快速发展,面对危重、复杂疑难手术患者增加,慢病患者服务需求增多的新形势,护理部围绕专科护士培养、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岗位人才培养强化三个方面,健全人才队伍,满足护理发展需求。
专科护士培养
护理部大力推进并增加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等新领域专科护士培育工作,五年来,专科护士队伍由14个专业方向68人提升至25个专业方向157人,全院占比达15.8%。
2018年,护理部修订《专科护士管控作业要点》,从危重患者照护、教学任务承担、科室护理质量推动、临床护理品质管控、护理科研产出5大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保证专科护士队伍对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指导其他护士开展工作、提升专科照护品质起到促进作用。
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建设
护理部积极申报并顺利获批北京护理学会脑卒中专科护士教学基地,目前已建立起脑卒中专科护士教学团队,在承接的北京护理学会脑卒中专科护士培训任务中,学员考核通过率100%。

护理部脑卒中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第三批学员报到
创新护理岗位人才培养
秉持全程照护、人文为主的护理理念,护理部搭建高阶护理人才梯队,设立个案管理师、转介护理师、安宁共照师等特色进阶岗位,完善从门诊、住院到社区、居家的全程照护体系。目前,护理部已培养16类慢病方向18名个案管理师、3名转介护理师及3名安宁共照师,建立起专业培养路径,并开展区域医联体下沉工作。
03锐意进取推展护理教学创新实践
护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护理教学的实效性,为提升护理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保障护理教学质量,护理部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新型教学方法实践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新型护理教学方法实践
护理部启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翻转课堂、PBL教学法等,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专项培训,进而提升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共情能力;同时,护理部还规划教学创新大赛,鼓励并持续推动临床各科室的自主教学创新,多举措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新型护理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必要环节。在原有的理论、技能考核等终结性评价方式基础上,护理部探索Mini-cex、EPAs等新型评价方式,完善我院从前瞻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至终结性评价的系统评价体系建设,保障了护理人员考核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04多措并举推进护理科研创新发展
护理科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护理部紧跟政策指导与医院发展方向,除采取培育护理科研骨干、强化过程管理、构建科研指标体系及奖励机制等措施稳步推进基础护理科研发展外,积极推进护理医工结合、专利转化等科研创新发展。
培育护理科研骨干
护理部在分层开展科研共通性训练的基础上,每年组织科研专项培训,初步完成了从基础到进阶的护理科研培训体系建设和科研人才储备,内、外、妇、儿、慢病管理和护理信息化6大科研专题项目小组组建与院外合作平台搭建,夯实研究型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及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
强化过程管理,推动创新发展
过程管理是促进护理科研产出的关键。除建立年度监控指标阈值,采用月度提醒及反馈机制跟进各单位科研工作外,护理部还启动护理医工交叉项目申报及护理专利转化推进工作,5年来,护理部累计获批院内外研究课题与基金项目二十余项,获批专利二十余项,护理科技量值全国排名由2018年的669名提升至108名。
奖励与考核并存,持续正向发展
良好的科研氛围是护理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的有利支撑,2020年,护理部制定《护理人员科研奖励作业要点》,明确了护理科研监控指标及奖励标准,并组织科研经验分享会、科研成长交流会、科研成就展及宣传活动等,展播优秀期刊论文、国内外会议口报与护理专利,活跃护理学术氛围。
05乘势而上扩大护理学术影响力
深入贯彻及落实“十四五”规划对护理队伍的规划与要求,进一步推动全人全程照护模式,加快护理高质量发展,护理部乘势而上。自2015年以来,护理部连续举办8届全国个案管理培训班,并以个案管理为特色,获批北京市医管局护理工作室2项。2021年,护理部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搭建平台,目前已成功打造个案管理品牌项目,培育50多个地区300余名护理人员。
搭平台、创环境、强能力,积极扩大我院护理专业对外学术影响力,护理部多次举办海峡两岸护理高峰论坛、护理管理高峰论坛,并与专科配合举办护理分论坛,与国内外同仁交流,扩大我院护理在国际、国内影响力。
五年来,护理部以教学、科研为两翼,开拓奋进,筑牢了护理教育教学与护理科研共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护理部将以护理高质量发展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同心向前、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