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首儿所开启炎症性肠病诊疗新模式,成立‐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IBD-MDT)
发布日期:2020-06-02| 文章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 浏览量:570 | 【关闭

  2020年5月21日,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牵头,在科研楼六层会议室举行了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IBD-MDT)的启动仪式。医务处副处长季巍、护理部主任杨颖、普通(新生儿)外科副主任李旭、病理科主任邹继珍、放射科主任袁新宇、超声科主任王峥嵘、营养科主任王林及各科室骨干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消化内科主任钟雪梅主持,她表示,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治过程复杂,对患儿心理及家庭都是极大的考验,通过MDT团队,可以做到及时明确诊断,无缝衔接治疗,制定合理和有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让患儿最大获益。

  季巍副处长对IBD-MDT寄予了很大期望,他指出,MDT的成立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多学科诊治的优势,提高首儿所IBD的诊治水平。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IBD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便血、肠穿孔、肠梗阻、口腔溃疡、肛周病变等,此外多数患儿存在营养不良、发育落后等。IBD的并发症比较多,甚至危及生命。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时会有下消化道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另外还会造成中毒性巨结肠。克罗恩病患者会出现肠道狭窄、肠道穿孔,形成脓肿、肠瘘,还会穿到皮肤、肛周,导致生命危险。此外,还可能倂发硬化性胆管炎、肝脏损害、虹膜睫状体炎、坏疽性脓皮病、关节炎等多系统损害。

  近年来,儿童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加拿大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0~16岁儿童IBD的发病率从7.9/10万上升至10.6/10万。我国儿科报道的病例数亦在逐渐增多,已引起儿科临床的高度重视。首儿所消化内科IBD诊断例数逐年增加,近10年收治的87例IBD患儿,发病年龄9天-16岁,其中小于6岁患儿占53%。而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案复杂,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而营养治疗、手术治疗、干细胞移植的选择及时机更是充满了挑战。

  目前,IBD诊断缺乏金标准,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往往需要综合临床、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等结果进行判断。内镜是诊断IBD最重要的工具。如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肠道淋巴瘤等,都会出现与IBD相似的镜下表现,难以与IBD鉴别,此时病理检查可为IBD的诊断指点迷津,可协助鉴别肠结核、EB病毒/CMV病毒肠炎、肿瘤或白塞氏病等疾病。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评估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穿孔、肠道狭窄及狭窄性质等。此外,病情监测、治疗中遇到困难时、判断疗效和中长期预后时,内镜操作及影像学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IBD药物治疗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喜人结果,但部分患儿因药物过敏、经济因素或反应欠佳等,仍需要手术治疗,那么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相关药物调整,需要内外科协作,共同探讨制定最佳方案。在IBD患儿出现肠梗阻、肠穿孔、巨结肠危象等急症情况时,就需要外科团队相助。婴幼儿期起病的患儿,更多是由单基因缺陷所致,我国以IL-10RA基因突变为主,其根治方法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此IBD治疗需要血液移植团队的鼎力相助。而IBD患儿绝大部分存在营养不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对手术治疗、移植治疗均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故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食物是最好的药品”,营养治疗不仅可以促进粘膜愈合,诱导和维持IBD的缓解,还可指导IBD患儿的饮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此外,在诊治IBD患儿的过程中,护理团队参与营养治疗指导、造瘘口护理、生物制剂的输注、患者管理等多项重要的工作。

  基于上述原因,IBD儿童的诊疗亟需多学科会诊(MDT),即多学科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启动仪式结束后,进行了IBD-MDT首次学术活动,钟雪梅主任分享了近10年首儿所IBD患儿收治情况,总结了临床经验。同时以IBD-MDT成立前1天发生的肠穿孔病例,展示了临床工作中的“惊心动魄”,强调了内外科协作的必要性。消化内科宫幼喆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以肠梗阻起病的真实病例,患儿诊治过程曲折,在首儿所得以确诊及有效治疗,体现了儿童IBD的诊疗复杂性及MDT的迫切性。邹继珍主任讲解了IBD病理知识,病理对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临床、内镜、影像结果等做出最后诊断。李旭副主任分享了IBD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强调了IBD的诊治中须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力求在最合适的时间实施最有效的手术,而术后药物治疗须内科专业指导。

  IBD-MDT的成立,将为IBD患儿提供最优诊疗模式:患儿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内镜、病理检查后,由消化内科医生申请,通知MDT团队专家进行讨论,综合多学科意见,对患者提出个性化专业诊疗方案。此外,MDT团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整合各科室的优质资源和前沿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患儿和家庭。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