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什么时候才能住上院啊?”这曾经是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待入院患者向医生提出最多的问题。
如何缩短患者入院等候时间
由于床位有限,同仁医院鼻科待手术患者从开具住院证起,平均需等待3个月以上才能入院。如果急需手术的患者不堪久等,就会被迫转向其他医院手术。既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影响医院和科室的发展。
王成硕主任就遇到这样一位年轻患者,因为在同仁医院排队入院等待时间太长,就在本市另一家医院接受了鼻科手术。患者术后不放心,又挂王主任的门诊号复查,说一定要请同仁的专家看一看手术做得是否成功他才放心。那么如何解决患者等待入院时间长的老大难问题呢?扩张床位?短期内不现实;加快周转?努力过,但余地不大。于是就只剩下一条路——开展日间手术,实现24小时出入院,加快病房周转!
开启头脑风暴论证手术可行性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在24小时内完成的手术。该手术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效率,但对医疗流程管理要求很高。鼻科之前也试图推行过日间手术,却一直不温不火。为什么鼻科的日间手术难以开展呢?是因为与其他手术相比,鼻科手术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全麻手术,术后必须鼻腔填塞止血,需留观过夜,确定无活动性出血方可离院。而以往常规日间手术流程要求“当日入院-手术-当日出院”。如果鼻科套用这样的流程,术后患者没有足够的留观时间就出院,一旦出现出血之类的并发症,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这样的日间手术,患者不安心,医生也不放心。为了解决流程管理上的问题,鼻科组织羡慕等青年医生专门论证了鼻科日间手术的可行性。经过集体头脑风暴后,大家得出结论——既然鼻科手术需要足够的术后观察时间,不如让患者近中午来办住院手续,下午手术,术后留院观察一晚,第二天中午前离院。这样即保障了术后观察时间,又满足24小时内完成入院-手术-出院,完全符合日间手术的要求,同样可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多部门合作优化工作流程
既然理论上可行,那就干起来吧!为了协助鼻科日间病房顺利运转,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仁医院多部门携手合作,优化工作流程。在日间病房投入运转前,医务处组织了多次会议对工作流程进行论证;患者在鼻科门诊确定可以接受日间手术后,由主诊医师为其开具术前检查,并预约好接下来的一系列会诊和复查;门诊部做出突破性尝试,开通鼻科医生邀请麻醉科、内科、儿科会诊的转诊权限,患者不用担心因挂不上会诊号而影响接下来的治疗;信息中心针对鼻科手术的特殊性,对日间手术预约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患者对于自己的诊治计划了然于胸,大大改善了他们的就诊体验。
医务处组织全院相关科室、部门共同商讨鼻科日间病房工作流程
按照新的流程,患者入院前一般只需要来门诊2~3次即可完成所有术前检查和会诊。鼻科针对日间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预案、患者术后换药等环节召开多次会议,进行细致深入的讨论。
鼻科日间手术患者就诊流程图
开启日间手术新模式
经过约一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2021年8月1日,鼻科日间病房在东区11层正式挂牌运行。经历了8月初新冠疫情反扑的考验,截至2021年8月31日,鼻科共开展日间手术80台,同期开展常规病房手术145台,手术量与前两月环比增长150%,同时控费降耗,规范合理手术收费。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4张日间病床能承载20张常规病床的手术量,因而大大缓解了待床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在缩短院外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同时,医疗花费也减少了;对于鼻科而言,充分调动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月平均住院日从7天缩短至4.5天,年轻医生的工作热情也得以释放。
鼻科日间病房挂牌第一日
一位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在写给他的主刀医生黄振校副主任医师的感谢信中说道:“一日病房手术是同仁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提高医院就诊率、减轻患者负担提出的最新的惠民措施……我在家休养的同时,还可以看看孩子、处理点工作上的事,有空还能到楼下走走路……回想一下这次住院手术的经历,感觉真的是很幸运!”
各兄弟科室积极联动配合
鼻科日间病房的顺利运行少不了各兄弟科室参与联动配合。手术量增加,麻醉科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加班加点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家克服困难,积极合作,保障工作平稳开展。为了标本信息能及时送达,病理科专门有人加班负责接应;护理部特地派出管理日间病房经验丰富的马张芳护士长传授经验;耳鼻喉科门诊的韩梅护士长尽职尽责,为每位日间手术患者把好术前最后一道关卡;鼻科病房的张平护士长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难,带领病房护士确保患者得到温暖细致的护理;每天工作强度原本就已经很大的财务处也积极配合;不论何时,只要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信息中心总能及时响应,配合临床需要升级改造日间手术预约系统。
手术室有序而密切的配合
护士姐姐帮刚办完住院手续
马上就要进手术室的小患者备皮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鼻科于9月1日将日间病房的床位数由4张增加至8张,预计手术量较开展日间手术前环比增长200%,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待床时间均缩短50%,今后,鼻科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