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安全!”“我这就去协调!”“姐妹们辛苦了!”“有事儿随时给我电话!”自朝阳区开展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后,首都儿科研究所已经派出了23支核酸采样队伍,1100余人次,支援朝阳区东风乡、崔各庄乡、三里屯街道,累计参加350个点位,520个通道的任务。他们中除了“钉”在采样点的“大白”,还有“串”起各采样点协调工作的“队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肩负起责任和担当,用付出回应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刘亚京: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
在刚刚过去的“5.12国际护士节”,重症医学科助理护士长刘亚京收到了女儿的礼物,5岁的暖暖说:“祝妈妈节日快乐!我长大后也要当护士,也要做逆行者,也要成为白衣天使。”听到孩子稚嫩的话语,刘亚京更加感受作为护理职业的自豪感。
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刘亚京已经支援过16次核酸采样任务。而这一次,她作为队长带领30名队员到朝阳区崔各庄乡15个点位支援。
凌晨3点多,刘亚京就起床了,在微信群里叮嘱队员路上注意行车安全,4点从家里出发,5点到达指定地点。联系采样点的工作人员,快速确定所支援社区的点位数、通道数,安排队员们吃早饭,领取防护物资,跟队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开始采样……晚上8点采样结束后,刘亚京还要统计回单位的队员,联系用车事宜,最后进行工作量上报。一天的工作下来,刘亚京的嗓子已经嘶哑了,但是她却说,“医护人员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闪闪发光。
让刘亚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朝阳区一所学校采样,同学们井然有序地排队,一名女同学采样完毕后,将背在身后的手伸出来,掌心中有一朵精致的小红花折纸,“谢谢阿姨,阿姨辛苦了。”鞠了一躬后就离开了。“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那天,每个队员都收到了同学们赠送的手工花和祝福卡,“我只是尽己所能出了一份力,但是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就是我们奋战的最大的动力!”
程萌萌:我们代表的是首儿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
程萌萌,肾脏内科的主管护师,刚刚完成酒店集中隔离点支援任务的她,又投入到朝阳区东风乡核酸采集工作中,并第一次担任了小队长。
4月27日,北京的气温降至个位数,伴随而来还有大风和零星小雨。程萌萌负责的片区有三个点位,在协调完物资后,她发现两名负责核酸采集的队员冻得发抖,她赶快协调其他队员补位,将这两名队员撤离点位,看着她们安全脱下防护服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社区服务中心休息,程萌萌才放心下来。
外面的雨点小了,风却刮大了,雨伞根本撑不起来,程萌萌惦记着其他点位的队员,就在防护服外面套上了一次性雨衣,徒步前往另外两个支援点。穿着防护服不能走太快,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走了两趟后,程萌萌的鞋袜都湿透了,就这样穿着湿乎乎的鞋,一直坚持到了晚上8点采样结束。
疫情之下,医务人员出征战“疫”,逆行而来,在一次次风雨洗礼中传承荣光。“核酸采集人员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我很自豪能在这次战疫中留下战斗的痕迹,”程萌萌说,“看到风雨中同事坚守的身影,我除了心疼,更多的是骄傲,我们代表的是首儿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
李金玲: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在各个点位之间穿梭
5月8日晚,接到第二天支援朝阳区三里屯社区核酸采样任务的肾脏内科主管护师李金玲有点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当队长,看着手机里发过来的队员名单,她的心里七上八下的。“队员除了护士之外,还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他们能配合我吗?这么多人,我能全都照顾到吗?”怀着这样的心情,李金玲又把教学视频反复地看了几遍,重新梳理了第二天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把队员按照有无支援经验分配好,这才踏实了。
第二天早晨刚到集合点李金玲就发现了问题,防护物资不符合采样的防疫要求,她赶紧和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沟通协调,终于在7点采样开始之前把防护物资落实到位了。接下来,李金玲按照前一天晚上做好的流程给队员们进行分工,大家都积极响应,李金玲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她又再次强调了穿脱防护服的注意事项,就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三里屯社区核酸采样工作总共开了9个点位,白家庄4个,三里屯SOHO5个,点位间的距离都不近。李金玲骑上她心爱的小摩托,在各个点位之间穿梭、查看、协调,带着轮换下来的队员去休息,在查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地优化采样流程。
“第一次当队长挺顺利的,每名队员都积极配合,我们的目标统一、行动统一,把困难踩在脚下,齐心合力,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李金玲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