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凌晨1: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一名外院剖宫产术后十天的产妇。
患者在当日凌晨0:40左右上厕所时摔倒一次,起来后觉胸闷不适,叫120救护车送入朝阳医院急诊后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心率40-50并逐渐下降等症状,生命危在旦夕。
妇产科值班三线医师赵静指挥急救小组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同时启动院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脏中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介入医学科、超声医学科、SICU、急诊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参与联合抢救。妇产科副、产科主任路军丽迅速到院指挥抢救,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妇产科主任李华、医务处副处长马雪、朝阳区及北京妇幼做了汇报。
结合患者活动后晕倒病史、超声看到右心增大肺动脉增宽,初步考虑肺栓塞,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无法移动患者到CT室做CTPA(肺动脉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团队果断决定于2:20开始溶栓治疗。期间患者数次心率低至30-50,血压不能维持,间断心脏按压7-8次,溶栓1小时后病情有所好转。
由于溶栓,患者出现阴道大量出血,而其循环仍不稳定需大剂量升压药维持,经专家团队讨论决定马上施以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Veno Arterial-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兵带领团队5人迅速到院参与抢救,心内科导管室副主任徐立带领团队2人从病房赶来参与接下来的抢救。但患者子宫多发巨大子宫肌瘤且处于平车体位,用常规方法极难置入。路军丽以左手为指引,用右手将球囊成功送入宫腔后完成注水等工作,止住了大出血,李元子前后动态心脏超声做了至少三次,盆腔情况观测、球囊精准放置、血管穿刺等后续都与临床医师配合极为流畅。
凌晨4:34分,在呼吸ICU团队与心脏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VA-ECMO抢救,但患者生命依然危险,由于子宫多发巨大子宫肌瘤,尽管COOK球囊将出血减少近九成,出血却依然存在。
一直关注抢救进展的李华、介入科副主任高堃此时也已来到医院,经讨论一致认为开腹止血创面多、出血风险更大,高堃决定为患者实施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手术成功,终于将患者从鬼门关抢了回来,此时正值朝阳初升。
8月6日,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给患者做了CTPA,证实了患者大面积肺栓塞。目前患者情况总体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