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卓越医师-科学家”班“临床早接触与医学人文”课程之全生命周期医学人文关怀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集会厅开讲,本次主题为“爱在清明”生命教育。
活动特别邀请到《人间世》制片人陈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雷爱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助理、我院副院长陈旭岩出席。疼痛科执行主任路桂军等10余名来自医院多个教研室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与第一届“卓越医师-科学家班”的68名学生参加课程。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我院教学部执行部长、课程负责人刘芳主持活动。

陈旭岩致辞
陈旭岩在致辞中指出,医生是对待生命体验的总和,医学生除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外,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医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刘芳在发言中介绍了课程理念及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初入医学的学生走进医学,全面了解“大夫”角色,思考如何更好地关爱患者,树立“生命至上”的信念,本次“爱在清明”主题研讨课,将从不一样的视角帮助同学们完善生命教育、获得新的力量。

讨论现场
活动中,师生集体观看纪录片《人间世》并进行主题研讨。陈爽介绍,《人间世》是一部讲述癌症患者与病魔抗争的纪录影片,记录了两个抗癌家庭的真实生命轨迹,导演用镜头记录着痛与爱,告别与感动。在研讨环节,台上台下师生就如何更好地管理躯体疼痛、如何平复亲历者内心的痛楚、如何在生命最后阶段完成最后的成长、AI与医疗、哀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刘芳发言

路桂军发言
路桂军寄语各位医学生,“医疗不是万能的神术,但充满人文的医疗可以完成对‘生死两相安’的追求。人生需要爱与被爱,生命的尽头有爱在才能做到优雅转身,有爱的陪伴才能平复人生的遗憾,有爱的医疗才能促成人性的圆满。”刘芳在总结中勉励道,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以生死之事,见人间之情。清明节即将到来,希望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不断汲取养分,成长为人文医疗时代的卓越医师。
“高中时《人间世》就在我心中埋下一颗‘学医’的种子,今天的课程让我再次感受到理想破土而生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根、发芽,希望这颗种子可以带给更多的人力量,也期待理想实现、枝繁叶茂的那天。”江同学感慨道。
临床早接触与医学人文系列课程是面向清华“新医学”八年制项目“卓越医师-科学家”班开设的本科专业基础课,自2022年9月在我院开设以来,始终秉持着“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的理念,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本次以“爱在清明”的主题生命教育,旨在传达全人眷顾的生死观,用爱与尊严延续逝者的生命荣光,为医学生上一堂生动的人文教育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职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