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性疾病是指胎盘组织不同程度侵入子宫肌层,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穿透性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科危急重症救治水平的试金石,用“谈虎色变”来形容绝不为过。而且胎盘植入越深,其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可造成产前或产时大量出血、休克、子宫切除、泌尿系统损伤甚至母婴死亡等恶劣后果。
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三科主导下,妇瘤科、麻醉科、儿科、放射科、超声科、手术室、血库、检验科、重症监护室等多科室联合会诊,密切合作,“浴血”奋战,使两位遭遇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孕产妇得到了良好的救治,母婴平安,保障了母婴健康安全。
第一例孕妈妈小马,33岁,曾经有过两次剖宫产史,这次怀孕是在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建档,怀柔区妇幼保健院是北京妇产医院的托管单位,我院产科郝丽英主任医师及超声科梁娜副主任医师都在此挂职。虽然孕期常规的超声提示有前置胎盘,但并未显示有胎盘植入征象。进入孕晚期,小马的胎盘植入评分达到了12分,这与她两次剖宫产手术非常相关,提示为穿透性胎盘植入,风险极高。按照常规估计,胎盘植入评分10分以上,属于危重症,平均产时出血会达到4000ml。此时小马已经近孕足月,随时可能出现宫缩发动、产前出血,如果没有完善的术前准备,宫缩发动就意味着致命的出血即将开始。面对紧急情况,怀柔妇幼保健院一边帮助孕妇尽快转院,一边立即联系北京妇产医院产三科丁新主任,做好手术准备。小马第二天一早便到达北京妇产医院东院区,在各科室的通力合作下,一天时间里,小马完成了转诊、超声及MRI检查、检验、住院、术前准备等一系列工作。丁新主任当晚便紧急召集了线上的多学科MDT会诊,妇瘤科徐小红主任、手术室麻醉科车向明主任、儿科李莉主任、影像介入科梁宇霆主任、超声科王莉主任、血库张可莹主任等多个科室的负责人及专家一同认真研读着一帧帧的病例资料,讨论持续到深夜,制订了详尽的手术预案,分析了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目标只有一个—保障第二天的手术顺利,母婴平安,将大量出血的风险降到最低。
手术的清晨,小马一早就被推至放射科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之后又转到麻醉科进行预置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外周输液通路的开放,自体输血仪准备运转,上午十一点手术开始。由于两次剖宫产手术史,腹壁组织与腹腔内子宫、膀胱、肠管等紧密粘连,严重程度远远超过预期,小心分离粘连,可见子宫下段菲薄隆起,遍布粗大的血管,手术极其困难凶险。丁新主任避开胎盘部分迅速切开子宫,将横位胎儿转成头位娩出了,女孩,3580g,评分好。介入科张晓峰主任打开腹主动脉球囊,台上丁新主任、侯磊主任医师,及应邀上台的妇瘤科段微主任医师密切配合、紧张地操作着,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宫腔填纱术..,台下20余名医护人员紧张而有序的记录、整理、自体血回输、取血、取血浆,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尿量好。最终手术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后结束,手术共出血2800ml,自体血回输806ml,输注悬浮红细胞600ml,病人平稳回到病房。
第二例26岁的小雨是一位年轻的孕妈妈,曾经实施过两次人流术,并经历过一次自然流产,让人意外的是一位初产妇,由于3次宫腔操作,也出现了穿透性胎盘植入,胎盘评分达到11分。同样是由怀柔妇幼保健院转诊,丁新主任组织科室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病情评估,制订了详细的手术预案。5月28日周日的下午,孕34周还在住院的小雨突发大量阴道出血,达400ml,丁新主任立刻从家中赶到医院,向医务处报备,启动院内抢救流程。麻醉科、血库、妇瘤科、妇科、NICU等多科室严阵以待,随时做好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从家里赶来的介入科赵维敬医生紧急预置了腹主动脉球囊协助止血。手术开始了,术中见到胎盘植入严重,子宫表面大量怒张的血管,胎儿娩出,女婴大声啼哭了,体重2590g。由于宫颈受累明显,充分的止血手段仍不能完全止血,被紧急呼叫到场的妇瘤科徐小红主任上台协助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手术中使用了目前能够应用的所有止血方法和手段,手术极其困难,丁新主任、李源主任医师倍感压力。在感觉几乎无法为小雨保留子宫的情景下,艰难地缝合推进止血,手术共耗时近五个小时,在多科室的联合努力下,小雨的子宫终于保住了,手术有惊无险。手术中出血4500ml,输悬浮红细胞6U,自体血回输1252ml。术后,小雨和小马两位年轻的孕妈妈都积极配合治疗,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北京妇产医院作为北京市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中心,承担着北京市高危孕产妇并发症的会诊转诊工作,收治高危孕产妇比例达90%以上,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发挥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优势,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群体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治。自医联体帮扶体系建立后,已经接收了多名来自帮扶医院的孕妈妈,她们大多数是危急重症患者,而医联体的建立为她们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得到了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减少了延误诊疗事件的发生,以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反哺京郊地区,助力首都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