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做患儿的情绪“守门人” 北京儿童医院叙事护理团队成立
发布日期:2023-10-23| 文章来源: 北京儿童医院| 浏览量:50 | 【关闭
  或许你对叙事医学早有耳闻,但你是否听说过“叙事护理”呢?近日,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了由16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叙事护理团队。叙事护理是一种心理护理方法,采用倾听与共情式回应的方式,去探索患儿的故事,感受患儿的情绪、情感和体验,贴近患儿的心灵,从而缓解患儿害怕、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让患儿敞开心扉。
  10月19日上午9点,护理部在十一层主会议室举行了“北京儿童医院叙事护理团队座谈会暨成立仪式”。本次活动由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迟巍主持,现场参会嘉宾有: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国君、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远达老师、北京儿童医院客服部副主任韩炜、护理部副主任王春立、刘丽丽,以及叙事护理团队成员16人和对叙事护理感兴趣的护理同仁等。
  首先,迟巍副主任介绍了叙事护理团队成立背景,她介绍道,国家卫健委在今年6月发布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同时北京市医管中心一直推行人文科室建设,医院也有四篇护理平行病历在市医管中心的平行病例大赛中获奖......多方面的政策与举措都在推动着护理医学人文的落地,借此契机,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筹划并成立了叙事护理团队,旨在帮助广大患儿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心灵关怀。
  “医学人文如果要获得良好发展,一定要从学科角度来抓,借助教材、梳理脉络”听取了叙事护理团队建立的背景后,张国君书记特别指出,叙事护理团队不仅要写好叙事病历,更要借助叙事护理开展研究、撰写文章。在团队管理方面,张国君书记还强调了加强团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真正促进团队内相关工作的扎实开展。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郭莉萍院长是将叙事医学引入我国的第一人,她特意录制了一段祝福视频祝贺北京儿童医院叙事护理团队成立。郭莉萍院长告诉大家:医学实践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叙事,特别是在儿童的临床照护中——把令人生畏的检查过程故事化,帮助孩子把个人问题外化,有助于改写其悲惨的故事。她同时希望北京儿童医院叙事护理团队不仅能够带领全院护理同仁学习相关方法、技巧,也应积极开展叙事干预研究,展现叙事的成效;最后,她祝福每位叙事护理成员都能够从叙事的方法中获益,收获职业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韩炜副主任从医患纠纷的大背景下谈及了叙事护理团队成立的必要性,他表示,叙事医学作为医学人文的实践工具,是非常必要的。医院护士非常辛苦,不论是指尖芭蕾的技术,还是耐心的服务态度,都做的非常好。相信通过护理部搭建的平台,将促进叙事护理在北儿更好地开展。
  “人文是医学的另一只翅膀,叙事医学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实践——落实到临床工作中。”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远达老师进行了叙事医学方面的精彩分享,他说到:经过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叙事医学目前已完全本土化,具备了中国气派与风格。他同时分享了郭莉萍院长主编的《中国叙事医学案例与实践》,希望其中的案例能够对北京儿童医院叙事护理团队有所启发——并且在该著作的续编中,期待有北京儿童医院的优秀叙事案例收入其中。
  与会的叙事护理团队成员干细胞移植科的李怡、风湿科的李琳、急诊科的李清华、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张克等也进行了交流分享。大家纷纷表示:在叙事医学理念的引导下,促进了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专业的护理技术,更应包含对患儿情绪、心理以及其中独特故事的关注。
  迟巍副主任对于叙事护理的团队建设及远景展望进行总结,她表示叙事护理团队建立初期要扎实掌握叙事医学的理论及概念,围绕叙事医学在临床的实践方法,叙事医学的三焦点、三要素及两工具进行重点学习。叙事护理的开展应徐徐发力,在中后期宜结合工作坊的形式,结合叙事护理案例深入理解其方法与技术。除此之外,她将带领大家研读经典叙事医学书籍、选派团队成员外出学习。期待团队在前期扎实学习、工作的基础上,促进叙事护理在北京儿童医院落地生根,争取在相关课程建设、国家级继教项目及叙事护理研究中有所产出。最后她表示,本次座谈会点燃了护理人员对叙事护理的工作热情,相信通过团队成员认真钻研、亲身实践,一定可以将叙事护理的工作越做越好,为儿医护理温度的提升贡献力量。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