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第二十五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在重庆顺利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作为主任委员单位协办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医大师、院士、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北京学者、全国中医优秀人才、青年岐黄学者等领军人才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知名专家40人进行主题汇报;征集论文220篇,大会交流13篇,壁报展示31篇。线下参会学者524人,线上直播观看量达近44万人次。
大会以“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设1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涵盖了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肝癌/中医外治、自免肝和药物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内容,设青年辩论专场。会议期间举办第六届多学科青年中医病案演讲活动(重庆站),创新性召开新药开发成果转化专题会。
作为主任委员单位,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团队积极参与大会组织,并进行了多场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主任委员徐春军教授以《基于“肝本温,虚则清”理论辨治原发性肝癌思路》为主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肝癌治疗的新视角,并在病毒性肝炎与肝纤维化专题中担纲主持,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引领行业的风范。

孙凤霞教授聚焦新药开发,介绍了院内特色制剂健脾疏肝丸在脂肪肝治疗中的临床成效;并在大会分享了《益气和血法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为肝硬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丽教授分享《慢乙肝临床治愈最新研究》,展示了她在该领域的前沿探索;并主持了肝胆病分会新药开发转化论坛,且受邀在脂肪肝专题中担任主持。

年轻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本次大会肝病科共投稿11篇,博士研究生武璇的论文《浅析徐春军教授应用分消走泄之法论治肝病》被选为优秀论文进行口头汇报。
另有4篇论文被选为壁报交流,包括李晓玲副主任医师的两篇高质量论文《瘀胆I号方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基于关幼波教授“痰瘀理论”的化痰活血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硕士研究生周朝炜论文《从关幼波教授痰瘀学说论治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研究》及进修医师丁剑波论文《中医肝病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型的分布》。

肝病科住院医师刘尧搭档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程培育在“协和杯”多学科青年中医师病案演讲比赛中勇夺桂冠,并在青年辩论赛《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中医师会/不会被取代》辩题中荣获“最佳辩手”,展现了中医年轻一代的活力与思辨能力。


此次会议不仅是中医肝胆病学界的一次思想碰撞,更是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参会的每一位专家及团队成员,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的中医精神,为促进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肝胆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期待宝贵的学术成果能够更快转化为临床应用,惠及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