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殷涛由北京市组织部委派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开展援助工作,任职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人事科、公共卫生科、信息化科、体检科、医保办、科研教学、人才引进、医共体建设、村卫生室建设、“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创建,同时负责该院北京市9名援疆医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为医共体牵头单位,下辖4个团场分院,辖区总人口6.8万,分布在5个团场,最远的一牧场分院和皮山农场分院之间相距近500公里,辖区广阔,地形以沙漠戈壁为主,气候干旱。该院为224团医院、师机关门诊部合并而成,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监督为一体的综合医院,2023年底创建为二级甲等。
因地制宜,打造三个重点服务工程
1、自发组织实施儿童贫血降消项目,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做细
针对贫血这一严重影响辖区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殷涛自发组织实施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降消项目。2023年度筛查出需要铁剂补服儿童近400人,建立了儿童贫血健康档案、组建了微信服务群和家庭医生团队;同时,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协助下联系企业捐赠右旋糖酐铁9000盒(500人份)。并于2024年3月举办了项目启动和贫血降消家庭医生签约仪式,对缺铁性贫血儿童进行3个月铁剂跟踪补服。同时,以此项目为范例,建立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签约服务和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落实、落地。
2、重点筹建南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打造不走的医疗队,助力援疆人才培养“破题”
在考虑了师市辖区医学教育资源缺乏、教育后人员培训碎片化等人才培养培训的突出问题,为更好地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经商14师卫生健康委、十四师医院,殷涛特向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申请建立该培训基地,并申请资金10万元。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十四师医院能够为医院内部员工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医院的发展甚至南疆医院发展打造人才培养摇篮。该基地招募师资13名,完成了3个月课程开发,已培养了毕业学员16名。
3、筹建十四师儿童保健中心,填补儿童健康评估、医疗救治、健康管理的服务空白
针对儿童保健学科缺失的问题,殷涛设计了标准化计划免疫门诊、生长发育监测室、听力筛查室、视力筛查室、智力筛查室、心理筛查室、儿童营养评估室、骨密度检测室等儿童保健功能区。完成1000平米的业务用房的腾退,并邀请了10名内地专家对业务用房规划进行了线下和线上论证。同时,为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向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申请建设资金9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的配置、人员的培训等工作支出。
发挥个人专长,开展卓有成效的6个“拓展”服务
1、提升政策认知水平,管理培训向全疆区域拓展
一是“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培训向全疆全兵团拓展。针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在全疆范围内开展薄弱、各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该活动开展程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标准/指南理解不清的问题,殷涛作为该标准和指南编写的主执笔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卫健委基层卫生处的支持下,开展了受援医院历史首次组织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全覆盖的线下培训班1期、兵团20个团场医院现场培训指导20期,目前已培训线下5000余人、线上30000余人次,推动了该项国家卫健委的能力提升活动在受援医院和全疆的有效开展。
二是基层卫生管理培训向全兵团各师拓展。为更好地普及国家医改政策方针,提高兵团基层医院管理水平,2023年11月18日组织召开首届北京市医疗援疆医院管理论坛,主题为“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兵团各师市卫健委分管同志、基层卫生专家和工作者共1000余人参加。殷涛作《我国家庭医生发展》主旨报告,并邀请北京、厦门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典型地区的优秀机构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2023年底,殷涛收到感谢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致信对上述工作在全兵团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2、修订国家标准,能力提升引领向“西部”拓展
经过对受援医院5家分院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标情况的分析,并实地调研了南北疆近20个团场医院的现况,殷涛发现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对诸如一牧场医院、225团医院等诸多医务人员数少于10人、服务人口少于1万人的“小微”机构并不适用,达标创建难度极大。殷涛将调研情况与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司相关领导做了及时沟通,并组织13个西部省份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主管处室领导和相关专家召开专题研讨,商议西部方案,为西部特殊地区的机构单独划线;随后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修订了新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3年版)》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3年版)》,新增西部方案的“合格标准”档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边疆地区数千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了国家承认的、适宜的发展标准,引领机构能力提升。
3、提高就诊可及性,医疗向“边缘农村”拓展
充分利用假节日和非门诊日时间,殷涛带领受援医院9人援疆团队在2023年开展边缘乡村、连队等义诊32次,行程累计超过3000公里,接诊6000余人次,收治入院591人,义诊频次和服务量为受援医院历史最高。其中2023年8月19日医师节当天的一牧场义诊活动得到了兵团电视台等媒体的跟踪报道,通过义诊活动极大提高了边缘地区百姓就诊可及性。
4、增强意识,健康教育向“功能社区”拓展
针对功能社区的行业特点,开创了受援医院组织银行、公安局、监狱、学校等单位开展心肺复苏,AED的使用、传染病防控、健康咨询等现场培训,目前共计7场次。此拓展服务增加了医疗和其他行业组织的健康知识互动,提升功能社区人员健康意识和基本技能。
5、专科服务全科化,健康管理向“家庭”拓展
组织团队中儿科、内科、中医等专科转变“坐堂行医”的单一服务方式,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和上门随访工作,参与居民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服务,上门跟踪随访贫血儿童,十四师儿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同时,团队与重点人群居民建立电话和微信群等沟通方式,目前非面对面接诊量/咨询回复超过2000条。
6、开展下沉帮扶,管理带教向“分院”拓展
针对医共体各团场人员管理和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2023年度组织对皮山农场医院、47团医院、225团医院和一牧场医院等4个团场分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专题辅导、临床现场带教和查房等活动12次,收到良好效果。其中,皮山农场医院在2023年9月份迎接兵团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复核中,成为9家复核机构中唯一通过达到“基本标准”机构,其迎检的材料准备、工作流程等被兵团卫健委认定为典型经验在全兵团推广,该院在11月份迎接国家专家组复核中获得兵团第一名。
殷涛在医院管理、学科空白填补、先进理念和服务模式注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援助成效,带动受援医院的发展,6个拓展服务也获得了兵团卫健委等多方的鼓励,得到了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认可,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