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16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联合主办的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2024年)暨第十七届产科危急重症的应对与对策及促进自然分娩专题研讨会暨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梁德杨教授团队协办-产科急救演练课程(SOPHIE)培训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分享最新的产科急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科医生的专业水平,保障母婴安全。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二级巡视员郗淑艳,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赵娟、副院长李笠、工会主席人选李光辉,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梁德杨教授团队及众多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大会由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主任陈奕主持。 开幕式上,梁德杨教授致辞。他感谢北京妇产医院的邀请,他表示将带领团队把几十年助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与产科工作者一起分享。
随后,赵娟书记致辞。她指出,随着高龄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的增加,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压力与挑战。我院作为北京市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中心,收治高危孕产妇比例高达90%以上。对于危急重症孕产妇这一特殊患者群体,及时、专业、正确的治疗是对其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此次的学术会已经举办了十七届,是产科几代人辛勤付出的成果,希望大家始终以“救死扶伤、心存大爱”的精神为指引,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二级巡视员郗淑艳发表了题为"新时期北京市母婴安全保障探索与实践"的讲话。她指出,北京市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开展生命全周期的妇幼健康服务,在为降低孕产妇死亡、保障母婴安全的工作中做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有效的举措。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北京妇产医院持续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母婴安全做出更多贡献。
15日上午,正式进入大会授课环节。首先由香港团队的梁德杨教授给大家分享讲解了针对肩难产常用的HELPERR操作技巧,他自己结合实践对肩难产处理的思考和改良措施。在胎儿娩出过程中,要注意胎体的旋转动作,提出新的观点,具有实用性。最后,梁教授讲授了脐带脱垂的定义和分类,及他对于脐带脱垂分类的新的理解。当晚孕期发生脐带脱垂时,针对不同的纠正方法有效性的对照研究,发现孕妇膝胸卧位及膀胱充盈可取得较好缓解脐带受压的效果。
谢启旸医师对胎儿臀位外倒转的手术操作技巧进行了分享,胎儿外倒转术总体成功率57.1%,经产妇外倒转成功率大于80%。他展示了梁德杨教授用8秒钟完成一例臀位外倒转的视频,操作流畅熟练,激起大家阵阵掌声。
张颖霖医师对臀位分娩的操作进行讲解,介绍了臀位分娩的适应症、禁忌症,规范臀位分娩的操作步骤,尤其是发生臀位后出头困难时,如何进行臀位产钳的使用,通过观看分娩录像进行详细地讲解。
卢子健医师对助产方式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指导。需按照当时产妇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
陈荌紫医师就双胎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讲授,她详细讲解了第一胎儿临产时的监测要点;第一胎儿娩出后的双胎分娩间隔;宫缩的观察、催产素的使用;如何纠正第二胎儿的体位,内倒转和外倒转的优缺点及操作难点、重点等;及胎儿娩出后,在第三产程针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措施。
梁教授的团队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彩培训。
同时,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姜海利讲授了《产科产时超声评估》,提出在产程过程中采用多种超声指标对产程进展、胎方位等临床情况提供更多的临床指导。
15日下午,主会场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张为远教授带来《妊娠期疼痛评估与干预》的报告。他针对妊娠期不同部位的疼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北京妇产医院原产科主任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范玲教授带来《产前胎儿健康监测》的报告。她主要从产前对母亲胎儿的评估、母亲对胎动的感知、胎心率模式的评估(无应激试验及缩宫素激惹实验)、超声在羊水量、BPP、脐动脉血流及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的应用4个方面进行阐述。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邹丽颖带来《产时发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她讲解了产时发热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强调产时发热并不等同于宫内感染,产时发热可能有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要积极处理、严密监测、规范使用抗生素、重视高危因素,对合并有胎膜早破、产程过长、引产天数多、肥胖、合并阴道炎等患者均应引起高度关注。
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阮焱以《借助基因检测增补叶酸是否有必要?》为题,通过综合多个国家学会意见,对借助基因检测增补叶酸是否有必要进行了解答。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王谢桐教授以《产科危急重症的早期识别》为题,对“产科危急重症的早期识别”做了专题讲座,并提出临床建立改良的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必要性,以便早期发现孕妇合并严重疾病。
北京妇产医院急诊科负责人伍绍文以《围手术期胃肠动力恢复的干预治疗及对ERAS的重要影响》为题,针对围手术期胃肠动力恢复的干预治疗及对ERAS的重要影响进行了专题分享。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联合三支部书记、丁新主任医师以《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为题,详细解读了该指南,并从早产的概念、发病率、早产的分类、早产的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早产的预防逐一讲解。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漆洪波教授以《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循证》为题,讲述了子痫前期的相关的发病机制,EVT功能异常导致螺旋动脉改造不足,胎盘缺血释放毒素诱发全身血管炎症和内皮损伤,产生子痫前期的表现。
与此同时,4个分会场分别进行了产科急救演练课程(SOPHIE)培训,就上午的授课内容进行模拟实践。培训采取理论讲课、技能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着重培训产科医生的临床实用技能。此次培训采用高仿真教学模型,大大增强了培训效果,每位学员都有动手机会,真正做到手把手教学,有效提升学员的产科助产技能和临床能力。
16日,在主会场的报告中,北京妇幼保健院杨惠娟主任,分析助产机构产科管理问题及助产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和相关科室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预警机制、复盘质控指标、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以期得到能力、管理、服务及满意度全面提升。
北京妇产医院李光辉教授以《妊娠期“顽固性”高空腹血糖的处理》为题,为我们讲解了顽固性高空腹血糖的处理,从基础讲起,从发病机制分析,注重临床症状。使我们了解到基因相关的糖尿病,梳理了此类糖尿病的妊娠期治疗方案。以实例的形式,对于顽固性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及二甲双胍的使用方案的个体化应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路军丽教授以《一例肺栓塞救治病例回顾》为题,强调对于肺栓塞这样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应即刻给予不间断生命支持,组建快速反应团队,快速判断初步治疗方向,边治疗边评估,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抢救后不断推演,做到多学科,多团队,快速决策。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周莉以《高龄肥胖孕妇的围生期管理》为题,针对“高龄肥胖孕妇的围生期管理”进行了专题讲座,从流行病学现状,孕前咨询,孕期保健,分娩方式,分娩时机以及产后随访等全方位的对高龄肥胖孕妇的孕期及分娩期及产褥期甚至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行讲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讲述《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管理要点》,她针对“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管理要点”做了内容分享。以病例案例导入,详细讲解了超声四级评估体系,术前超声评估整个胎盘,标注胎盘地貌图。
北京协和医院高劲松教授以《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与预防》为题,讲解了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与预防,指出子痫前期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产前保健,阿司匹林使用,抗凝治疗以及维生素等的补充。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原产科副主任王欣讲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她讲解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分类、定义、病理机制及诊断。然后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逐个讲解发病诱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让我们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有了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主任陈奕讲述《优化产后出血防治的集束化管理》。她针对“优化产后出血防治的集束化管理”做了内容分享,严重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出血量估计不足,识别晚,治疗延迟以及治疗方法不合理,故准确评估出血量十分重要。她根据最新高质量临床研究讲解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临床干预的E-MOTIVE管理,讲解了WHO关于产后出血评估和治疗方案使用建议,介绍了集束化治疗管理推荐CMQCC的治疗的三级预警系统,强调实施评估。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时青云带来《高危妊娠的早期识别和改良预警系统》的讲座。以病例为切入点,讲解了识别危重症的关注重点应是如何提高对疾病恶化患者临床症状的识别和及时应对。改良早期预警系统对应表格中不同颜色的问题,可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的触发、警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产科重症患者,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主任医师申南以《孕产期脓毒症特点分析及防治》为题,分享了孕产期脓毒症特点分析及防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以《中国产科医疗质量》为题,讲解了中国产科医疗质量,目前,孕产妇死亡率快速下降,国家相继出台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及质量检测系统。
两天充实的学习结束后,陈奕主任为大会闭幕式做总结发言。本次大会通过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和病例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产科急救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进展,提升了围产医学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急救水平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