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成功举办“多学科助力妇产科VTE护理安全临床实践”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
发布日期:2024-10-28| 文章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10月18日,护理部成功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多学科助力妇产科VTE护理安全临床实践”学习班。本次学习班邀请医疗、护理、影像、检验、信息等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妇产科VTE(静脉血栓栓塞症)常见临床问题与应对,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对妇产科VTE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与护理防控能力,保障患者安全。北京妇产医院各学科骨干以及来自全国100余名临床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开幕式由护理部李立梅主持。

  开幕式上,护理部齐歆副主任(主持工作)致欢迎辞,她讲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多学科协作在提升VTE护理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在妇产科VTE中更好地发挥多学科团队的优势,共同推动护理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围产医学部主任陈奕授课题目为《产科VTE案例分析与处理》。她通过两例特殊的病例带领学员从案例中追源探究VTE的临床管理。她强调,基线叠加妊娠风险使产科患者血栓风险较常人高出4~6倍,全面评估、多学科助力,对非特异表现甚至是无表现体征的群体应提升血栓风险意识,依循指南进行诊断、鉴别与处理,守护住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内科高红主任医师授课题目为《妇科肿瘤科VTE案例分析与持续改进》。她详细回顾了妇科肿瘤患者近年来发生的VTE病例,对患者的病史、治疗过程、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提出护理人员的系统性评估能力、严谨的制度流程执行能力是提升VTE防控效果的关键。

  护理部李立梅主任护师授课题目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VTE中的临床实践》,她从VTE的症状、体征及专科评估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介绍了VTE互联网及AI管理体系,强调院前、院时、院后随访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VTE防控相关的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临床质谱检验中心主任兼检验科副主任翟燕红授课题目为《检验值在VTE中敏感指标解读》。她详细解读了各项VTE实验室检验值的意义及敏感度,敏感指标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对管理目标和结果的微弱变化做出积极反应。VTE检验值以量化形式评价、监测和干预护理实践,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放射科副主任张晓峰授课题目是《介入患者术后护理要点与VTE相关防治》。他从医疗角度详解介绍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护理流程,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措施和急救手段,为介入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要点提供了参考。

  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王薇,授课题目是《VTE中护理技能在临床实施中的问题与持续改进》,她从共病、共疾病新的概念提醒我们现在临床工作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与医疗合作及多学科协作。未来,我们需要开拓眼界、加强临床思维的训练、完善沟通机制与标准化防治流程,以提高VTE预防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理部副主任宋丽莉,授课题目是《VTE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她分享了跨学科协作在构建高效VTE防控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强调持续优化护理流程、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以及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是提升VTE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一环。

  信息中心祁少锷工程师授课题目是《信息化VTE预警系统》,他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VTE产品、核心技术和页面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护理工作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今后我们将充分运用信息化智慧手段加强数据采集、监测及评价,让信息技术赋能护理,促进VTE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

  ?超声科王茜副主任医师授课题目为《超声检查中VTE的诊断》,她对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超声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于VTE来说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降低发生率,规范化的诊疗可以降低病死率。王老师的授课加强了学员对血栓与共病关系的认识,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此次学习班不仅让大家了解到当前妇产科VTE的防控现状,更对未来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发展方向有了新的定位。医院护理工作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妇产科VTE防控工作的深化与创新,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VTE防控网络。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