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我与同仁的故事 | 同仁情深
发布日期:2024-11-07| 文章来源: 北京同仁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北京同仁医院是一所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院,以精湛的医术与医者仁心,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为深入挖掘这份宝贵财富,医院举办了“我与同仁的故事”征文活动,收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投稿,现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与大家一同感受这份温暖的力量。

编者按

  我是同仁医院职工贺一民的女儿贺建,看到咱们医院举办“我与同仁的故事”征文活动通知心情既感慨又复杂。

  小的时候只要节假日休息日,父亲上班都会带我去。父亲在病案室工作,地方就在现在医院的东南角,那时候是平房。病人挂号以后先建病历,若是第二次来就按照名字、编号把病历找出来送到不同的科室,每天都要往返多次楼上楼下,那时候好像没有电梯,送病历都是男同志,有曹大爷,刘大爷,胡大爷,方大爷,焦叔叔,薛叔叔等等他们都很能干不叫苦不叫累 ,病历都是马上就送到各科室,从不拖延耽误病人看病。

  记不太清楚了大约是在1960年前后的一个4月30号晚上我和父亲一起去值夜班,八九点钟左右当时的党委副书记甘英同志到科室检查值班情况,我害怕爸爸挨批评想躲起来,当时放病历的架子左右两排排列,大概有二十几排记不得了,灯光昏暗我也不敢躲进去,这时候甘书记已经看到我了,走到我身边摸着我的头问爸爸:“这是你的女儿?陪爸爸值班。”很亲切慈祥的问话,让我的心一下就平静了,也不紧张了。

  我参加工作后有两年大约是1985年1986年,在崇文门上班,有时候中午就到医院食堂吃饭,那时我爱吃食堂师傅做的回锅肉,两毛五分钱一份,我只要去爸爸就给我买,同事们就会说”贺建来了吧”,原来爸爸每天只吃五分钱六分钱的菜,自己从不买肉菜吃。

  那时爸爸有时候还要煎中药,院子里摆放着七八个药锅,说是给病人喝的。后来医院盖大楼搞基建,把病历搬到了门头沟妙峰山封存。

  新的医院大楼盖起来后,每个科室所在的楼层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本科室的病历,每层都有一个类似天井的通道传送病历,大大减少了父亲及叔叔大爷们的工作量,体力劳动也减轻了不少。1996年父亲彻底退休了,每次回到医院看病拿药,他都要到病案室去看看,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父亲记忆力差了,有一个小伙子每次见到父亲他都热情的说“贺大爷来了”,父亲高兴地回应“小李你好”,开始对方纠正他“我不姓李”(具体姓什么我不清楚),到后来小伙子就笑着说“对对对我是小李”。

  2022年疫情后期,父亲走了,我给父亲办完后事,站在医院大门口,看着”同仁医院”四个大字,再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眼泪掉下来了,未来我可能不会再来了,她跟我的感情断了。六十九年有父亲的牵绊,同仁在我心里有情谊、有思念、更有恋恋不舍,心情好复杂,其实情结始终放不下。同仁的动态我始终在关注,所以有了这次想参与活动的欲望。回忆同仁的发展,回忆父亲的慈爱,回忆我的成长………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