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大医有澍 寰宇流芳
——北京积水潭医院隆重召开王澍寰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发布日期:2024-12-13| 文章来源: 北京积水潭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2024年12月12日,王澍寰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澍寰报告厅隆重召开。
  在众多医学前辈和手外科专家满怀深情的采访集锦中,大家静静地聆听着一份份敬意与怀念之情,感受着王澍寰院士谦逊温和的个人魅力与严谨治学的大师风范。
  出席本次纪念活动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深圳大学总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徐建光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郭积勇会长,原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副会长程国良教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首任院长寿奎水教授,原宁夏武警总医院院长、第一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穆广态教授,民政部国家康复医院名誉院长秦泗河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杨晋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顾立强教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徐文东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徐永清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崔树森教授,王澍寰院士家属王炜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张宇彤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及委员们。
  北京积水潭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延退专家代表及部分中层干部、职工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追忆王澍寰院士,传承其宝贵的医学精神。纪念活动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梅主持。
  大会伊始的纪念片《大医有澍 寰宇流芳》,浓缩了王澍寰院士非凡的一生,带领大家共同追忆一位励精图治的学者,一位身先力行的勇者,一位治学严谨的师者,一位淡泊名利的智者。他身上大医精诚的美德,将其毕生的理想与至诚,凝练指尖,激励着后来人刻苦努力、实干创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奋斗。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田文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致辞。他表示,正是王澍寰院士一生所铸就的非凡成就,构成了手外科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着中国手外科事业不断登上新的高峰,希望年轻一代通过今天的活动把王院士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精湛医术以及严谨治学态度深深印在心中,化作前行的动力源泉,为中国手外科事业继续奋斗。
  郭积勇代表北京医师协会向王澍寰院士任职期间在规范运行、制度建设、壮大队伍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表达了感激之情。作为地方成立最早的医师协会,北京医师协会能取得今天成绩,离不开王院士辛勤的努力。此次纪念活动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追思,更是对前辈们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对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徐建光在致辞中向王澍寰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他回顾了自己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时王院士对他的指导和期望以及对后辈的关爱和帮助。王院士毕生不遗余力推动手外科事业的发展,毫无保留的支持全国手外科同行,把手外科的种子洒向祖国每一个角落,他以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姜保国对于受邀参加导师王澍寰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表示由衷感谢。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引领者、领路人,王院士在工作、科研、治学、管理、生活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为众多后辈清晰而坚定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希望王院士严谨的治学精神,创新的科学风范,能够引领今天的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不断进取,再赴辉煌。
  远在上海的顾玉东院士也特意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王院士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仰。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顾院士以诗词的方式,将这份敬意和思念凝聚成文字,与大家一起共勉。
  王炜对医院精心筹划此次纪念活动表示感谢。作为家人,他们最常听到的就是王澍寰院士创业初期在老院长孟继懋的带领和鼓励下,克服艰难,励精图治,开创中国手外科事业的故事。对于自己而言,王院士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更是一位慈爱的长辈,他由衷感谢院方一直以来对亲属的照顾,希望医院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
  张宇彤在致辞中表示,曾经的一场意外险些断送了他艺术生命,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的大夫凭借精湛的技术,历经四个小时手术修补了自己左手的严重损伤。他也从这份认真严谨中,感受到王院士传承下来的医者仁心,并将其灌注了到了艺术作品的创造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王院士的敬仰之情。
  蒋协远代表医院全体职工向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在缅怀王澍寰院士的报告中,他介绍了王院士奋斗的一生以及对北京积水潭医院和中国手外科事业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王院士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在守护人类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王院士在工作之余对生活的热爱也同样影响着年轻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蒋协远表示,医院将始终牢记王院士的教诲,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化为新一代医务工作者前行的不竭动力,进一步加强医院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努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蒋协远、姜保国、郭积勇、程国良、寿奎水、徐建光、陈山林及王炜一同上台,共同为王澍寰院士的的雕像揭幕。
  在全场的注视下,雕像缓缓揭开。所有与会人员目光齐聚,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铭记王院士为中国手外科事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到场来宾和手外科同仁们依次登台合影留念。
  新书发布会
  开幕式结束后,随即举行了《手外科学第4版》的新书发布会。自1978年由王澍寰院士主编的第一版《手外科学》问世以来,这部著作历经三版,如灯塔般照亮了一代代手外科人求知前行的道路。此次《手外科学第4版》的新书发布,不仅是对王院士诞辰的纪念,也是手外科专业创新精神薪火传承的有力证明。发布会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刘波主持。
  人民卫生出版社杨晋副总编辑在致辞中回顾了这部专著的编撰历程,同时对全体编委,以及多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对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手外科学》第四版主编、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陈山林满怀热忱与自豪地向在场的各位同仁详细地介绍了新书所涵盖的丰富多元的内容,无论是对基础手外科理论的剖析,还是对临床实践经验更为细致入微的总结整理,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与呈现,为广大手外科专业人士以及骨科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且极具深度的学习资源。他表示本书的成功问世,离不开每一位编委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大量心血与精力,在此也向所有倾注心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在揭幕仪式上,杨晋、蒋协远、陈山林、田文登台,共同揭开新书面纱,随后全体编委上台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
  大师讲坛
  大师讲坛邀请了四位深耕不辍的专家学者,分享他们与王澍寰院士的点滴以及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大师讲坛由手外科副主任郭阳主持。
  姜保国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的创新性技术及其应用”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他还提到了当初王院士的不断鼓励,才使他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周围神经领域的研究。现在作为导师,他对学术前沿探索、对晚辈的关心关爱,正是传承王院士教诲的身体力行。秦泗河在演讲中表达了对王澍寰院士的感恩与敬仰之情,不仅展现了王院士一生致力于手外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也让与会专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轨迹,为在场的每一个人传递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和信念。
  徐建光的演讲表达了对王澍寰院士崇高的敬意和深切怀念。他表示,王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位年轻医者学习传承。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王树锋教授回顾了王澍寰院士与顾玉东院士的深厚渊源。七十余载研究道路,王院士从始至终都呼应着国家的需要与科学的内在发展。老一辈医学家为祖国医学事业前赴后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这份知识分子深厚的家国情怀,绘就了诗一般深邃而感人的人生画卷。
  有限的几个小时,难以完全倾诉对王澍寰院士的追思和缅怀。王院士不仅为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的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更为中国的手外科事业发展建立了功勋伟业。如今的手外科,已经成为一个有着优良传统文化凝聚的集体,科室的发展离不开前辈的成就与后辈的努力。希望此次纪念活动能够让王澍寰院士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砥砺前行,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