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一旦发生堵塞或狭窄,将导致透析中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让透析患者安心过年,肾内科主任张东亮与血管通路团队在春节前一月就开始部署各项工作。从内瘘评估、宣教指导,到突发情况应对预案,团队的每一步计划都彰显着责任、专业和用心。
未雨绸缪,节前通路风险评估
春节前夕,血管通路团队特别开展了一次“春节前血管通路体检”专项行动,通过超声检查、血流量监测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内瘘功能,筛查潜在风险。
72岁的吴先生已经透析5年,最近几次透析时血流量下降,但他一直认为问题不大,迟迟未就医。经超声检查发现,他的内瘘远端存在严重狭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在春节期间发生血栓堵塞。“多亏医生提醒,不然春节可能就不能正常透析了。”听从医生建议后,吴先生顺利接受了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血流恢复正常。他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避免春节期间摄入高脂、高盐食物,降低血管负担。
除了吴先生,许多透析患者在节前检查中发现了早期狭窄、血流量异常等情况,得到了及时干预。这项节前预防策略,大幅减少了春节期间因血管通路问题导致的急诊就诊人数,降低春节期间突发内瘘闭塞的风险。
春节不打烊,通路维护与急救并行
尽管血管通路团队提前进行了周密的节前准备,但突发状况仍然难以避免。除夕前,肾内科就迎来了多名因内瘘血栓、导管感染、突发出血等问题就诊的患者。
65岁的李叔叔在家中突然发现内瘘部位肿胀、震颤消失,意识到情况不对,家人连夜将他送往医院。血管通路团队迅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在超声检查后确诊为完全性血栓形成,必须立刻手术,否则内瘘可能永久损坏。张东亮迅速实施药物溶栓+机械取栓术,不到30分钟,血流恢复正常。术后,李叔叔感慨地说:“多亏医护团队的辛苦付出,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谢谢你们!今年我可以开开心心地在家吃年夜饭了!”
一场与血管硬化的“较量”,内瘘修补术的艰难与希望
我国是糖尿病的大国,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这条“生命线”的维护却异常艰难。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硬化、钙化和狭窄,使得内瘘修补术困难重重。但在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的手中,这些难题正被一一攻克。
年仅42岁的患者李女士是一位糖尿病病史超过20年的透析患者。她的内瘘因血管条件差,多次出现狭窄和血栓,甚至一度面临废弃的风险。春节前,李女士的内瘘再次出现问题,血流量骤降,透析无法正常进行。“她的血管像石头一样硬,导丝根本穿不过去。”张东亮在手术中遇到了巨大挑战。超声显示,李女士的血管钙化严重,内瘘多处狭窄如“一线天”。“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挑战,但我们从不轻言放弃。”张东亮说。
经过深思熟虑,团队决定采用“分步攻坚”的策略:先在超声引导下用微导丝打通血管,再用球囊逐段扩张狭窄部位,然后结扎一期内瘘,重新进行动静脉吻合术(AVF),手术持续了4个多小时。
最终,团队成功将李女士的内瘘血流量从不足100ml/min恢复至250ml/min。“谢谢你们,真是奇迹,让我还能继续透析,太开心了!”李女士激动地着说到。类似的急诊案例频繁上演。无论节假日期间还是工作日,血管通路团队始终坚守在一线,确保每一位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顺畅无阻。
铅衣下的2小时: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72岁的王大妈是一位透析10年的尿毒症患者。最近,她的内瘘侧手臂出现严重肿胀,手指发紫、疼痛难忍,连筷子都拿不稳。经检查,王大妈被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这是由于内瘘静脉高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发肢体肿胀和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手术,他的手臂可能会永久性损伤,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然而,手术难度极高:王大妈的血管条件差,且病变复杂,需要在辐射环境下长时间操作。手术当天,张东亮穿上厚重的铅衣,戴上铅围脖,全副武装走进介入手术室。
手术中,在超声引导下,团队小心翼翼地将导丝送入狭窄的静脉。由于血管迂曲且钙化严重,导丝多次尝试都无法通过,终于在第三次尝试时成功打通了病变部位。随后,张东亮用球囊逐段扩张狭窄静脉以维持血管通畅。
2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王大妈的手臂肿胀明显消退,血流量恢复至正常水平。30斤重的铅衣,是介入手术医生的“战甲”,也是他们的“负重”。在这份重量之下,是医者对生命的坚守与担当。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用他们的专业与奉献,为患者打通了“生命线”,也点亮了无数家庭的希望。
58岁的张先生长期依赖透析导管,但春节期间因洗澡时不慎拉扯,导致导管部分脱出,伤口渗血不止。家人紧急送医后,血管通路团队迅速采取导管重新置换+局部抗感染治疗,成功避免了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他们用专业的技术、细致的服务和温暖的关怀,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科技赋能,提升透析患者通路安全
在应对突发状况的同时,血管通路团队也在不断优化手术技术,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管理水平。
1.超声引导精准穿刺:通过实时影像,帮助护士精准确定穿刺点,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2. 药物球囊扩张术(DCB):用于治疗反复狭窄的内瘘,通过涂层药物延缓狭窄复发,减少患者手术次数。
3. 人工血管搭桥术:适用于内瘘衰竭或无法建立自体血管通路的患者,提高长期透析的稳定性。
4. 3D-DSA导航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实时显示导管在心房和血管内的三维空间位置,确保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保障导管长期有效通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应对突发状况,而是让每一位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更加稳定、持久。”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始终坚持这一理念。
血管通路团队用他们的专业、坚守与奉献,为透析患者在春节期间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命之路。他们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透析患者的守护者,在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守护这条维系生命的“通道”。无论何时何地,血管通路团队始终在一线,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