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上午,北京市眼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成立大会暨2025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同仁医院隆重召开。会议旨在推进北京市眼科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眼科诊疗服务水平,标志着北京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迈入新发展阶段。会议由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魏文斌主持。
明确职能定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副处长杨培蔚致辞,为质控中心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他指出,北京市眼科质控中心与学术协会的定位存在本质差异:质控中心是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的延伸,肩负着将医疗卫生政策转化为临床实践标准的重任,其核心职能涵盖制定眼科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开展医疗机构质量评估、建立动态监测体系等等。同时,中心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为质控工作的开展、诊疗同质化水平的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医疗质量控制——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 农定国致辞。他指出,医疗质量控制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一直以来,医院高度重视,在提升眼科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面作 出了不懈努力。今后医院将继续全力保障人、财、物投入,通过多部门协作与专业人才支撑,全面推进眼科医疗质量精细化、标准化建设,为提升首都眼科诊疗水平及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权威阵容领航 ,搭建三级质控网络
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北京市眼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首任主任魏文斌作专题汇报。他表示,中心将始终以服务百姓眼健康需求为根本,在各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稳步推进眼科诊疗规范化建设,与各级医疗机构协同探索质量提升路径。同时,依托专家委员会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能力,开展覆盖眼科诊疗 全流程的质控工作,助力提升全市眼科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
大会宣布成立北京市眼科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要委属 医院、北京市属医院、部分区级医院的眼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以及质控工作相关负责人共37人组成。
多领域专家交流,共话质控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王振常分享了医学影像质控的标准化建设经验。王院士牵头打造的北京市云影像平台,创新性地融合动态监测技术与智能分析模型,将经验型质控升级为基于多维度 质控指标的数据驱动模式,显著提升质控效率与精准度。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子孝分享了脑卒中质控管理实践探索与经验,提出需通过标准化质控体系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协同推进患者全流程诊疗质量提升。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北京市眼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常务主任 接英提出,需紧密结合专科特性,聚焦常见致盲性眼病防治需求,将整体质控、过程质控、结果质控有机结合,形成可量化的质控指标体系,为评估眼病诊疗质量、明确管理要点提供有力工具。
与会专家围绕眼科手术并发症防控、基层医院眼科能力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就如何建立动态化、信息化质控平台达成共识。这些经验分享和深入讨论,为眼科质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思路,也为眼科质控 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凝聚合力,开启眼科质控新篇章
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袁进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北京市眼科质控中心需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联合各级医疗机构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质控网络,系统性地推动眼科诊疗技术同质化、服务流程规范化、质量评价数据化,并定期发布质控报告指导临床实践,切实保障患者全周期眼 健康管理。
北京市眼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中心将在眼科医疗质量控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北京市眼科诊疗服务水平、保障市民眼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眼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专家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
魏文斌 (中心主任)
副主任委员
于伟泓
李朝辉
洪晶
接英(中心常务主任)
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艳玲 王铮 石芊 卢艳 付晶
刘晓航 刘爽 杜 葵芳 李树宁 李哲清
李莉 杨 文 利 杨柳 肖玥言 佘海澄
汪朝阳 宋旭东 宋红欣 张大卫 张旭乡
张海峰 陈宜 苗 恒 袁进 高新晓 陶勇
陶海 傅 涛 焦 剑 翟长斌 金子兵
张青(秘书长)
秘书组
张青 俞筱玢 曹凯 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