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发布了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决定,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8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6项。
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未来,我院将持续加强全流程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我院同仁科技创新能力。
基于机器学习的正畸骨性畸形三维面型诊断指标的构建与应用-周彦恒
本项目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利用正畸面部二维照片结合标准模型变形法,构建高精度的三维面部模型。研究将基于神经网络开发一种自动定位面部软组织标志点的算法,提高软组织定点的准确性,并收集患者三维面相数据及头影测量片,使用神经网络辅助诊断正畸骨性畸形,建立面部软组织特征指标体系,以提高临床诊断的精确度与可操作性。
基于气体封堵原理的门静脉探查与取栓方法研究-胡敏
针对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剥离时多分支血流阻断与止血困难、视野受限、血栓与血管壁粘连牢固较难剥离等核心痛点问题,本项目旨在实现门静脉血栓周围血流分支的同时阻断与安全止血,为血管中的光学直视操控所需环境与空间的建立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适用于肝移植手术的血管内镜除栓手术操作装置。
靶向性的外泌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研究-薛婧雯
鲜红斑痣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毛细血管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0.3%-0.5%,若未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因皮损逐渐增厚而形成斑块状、结节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形象,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本项目旨在阐释海姆泊芬光动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并研发基于外泌体的提升海姆泊芬光动力的疗效的新技术。
B族链球菌通过LuxS/AI-2调控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致细菌性阴道病复发机制研究-曾桢
本研究聚焦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问题,明确GBS促进GV生物膜形成对BV复发的影响,阐明GBS通过LuxS/AI-2调控GV生物膜形成的具体分子机制,并评估靶向抑制关键通路对甲硝唑治疗BV的潜在影响,为BV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基于多模态超声成像的银屑病关节炎附着点评估和关节结构损伤预警研究-王修明
本项目聚焦银屑病关节炎(PsA)早期诊断难题,旨在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评估PsA附着点弹性及微循环灌注特点。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及病理机制,完善诊断标准,构建关节结构损伤超声预警体系,为PsA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温敏相变材料的磁控可重构微机器人的构建及其肝动脉精准栓塞治疗应用研究-刘锦润
本项目提出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控切换固/液状态的磁控可重构微机器人。通过对微机器人在血管内受限环境中运动的精准控制和对目标区域的稳固栓塞,为肝动脉栓塞治疗提供高选择性、低风险的主动栓塞方案,同时为微机器人的在体生物医学应用提供新思路。
靶细胞内西罗莫司介导T细胞活化的器官移植患者个体化用药研究-杨华
本项目聚焦器官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难题-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针对现有治疗药物监测的局限性,开发测定靶细胞免疫抑制剂浓度的新方法,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指导移植患者个体化治疗,推动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管理的精准化发展。
基于Lgmn调控心肌常驻巨噬细胞胞葬探讨益气凉血生肌方对心肌I/R损伤的作用机制-王禹萌
本项目立足于急性心肌梗死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以中医“气血理论”及“瘀毒理论”为指导,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探索益气活血中药的心脏保护作用,为介入术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中医药新方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