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4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该榜单以Scopus全球引文数据库为统计源,覆盖教育部10大学科领域的83个一级学科,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共6388位学者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王宁利、魏文斌、徐亮四位学者凭借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蝉联殊荣。
榜单革新
多维评估引领科研生态转型
2024年榜单在学科分类与评价体系上实现三大突破,推动学术评价向多维生态评估转型:
1. 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独立分类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专项,重点关注AI与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呼应全球科研热点转向。
2. 开放获取(OA)论文差异化评价
对OA论文引用数据单独统计并加权评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OA论文占比达43%,其平均被引频次较传统论文高出18%,此举将加速优质成果的全球传播。
3. 强化国际合作论文评价权重
国际合作论文权重提升30%,强化跨国合著论文的评分权重,凸显全球科研协同趋势,推动中国学者深度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此外,榜单采用优化算法精准识别异常自引,进一步提升评选公正性。在此严苛标准下,北京同仁医院学者连续入选,凸显了学者科研成果的持续影响力。
同仁力量
临床医学领域持续领跑
北京同仁医院四位学者均属于临床医学领域(学科代码1002),该学科本年度上榜学者329人,位列学科影响力前列。其研究方向聚焦眼科学、鼻科学等优势领域:
• 高被引论文:近十年发表于Scopus数据库的论文被引频次位居全球前1%;
• 学术标识:通过长期成果沉淀构建独特科研影响力,助力提升中国医学研究的国际认可度;
• 产学研协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契合榜单对“关键技术突破”的映射价值。
战略驱动
创新生态铸就医学典范
北京同仁医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持续构建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体系:
• 平台建设:依托高被引学者团队,强化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国家重点学科和平台的原创研究能力;
• 人才引育:优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人才链;
• 全球话语权:以国际合作高权重评价为导向,深化与国际顶尖机构的科研协作。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十年为学术界提供人才评估标尺,其数据穿透力已延伸至科研布局优化与产业协同创新。北京同仁医院此次蝉联佳绩,不仅体现出我院重点学科团队的学术高度,更映射出中国医疗机构在全球医学创新格局中的崛起之势。未来,医院将继续以榜单为镜,锚定“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打造医学创新发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