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北的周女士是一位 35 岁的高龄准妈妈,有过2次剖宫产手术史,前不久,她正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然而命运却给她和家人来了个措手不及。在怀孕29周时,一次产检的超声提示,周女士出现了胎盘植入,胎盘评分为11分,这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胎盘绒毛穿入部分子宫壁肌层,胎盘就像大树长了根一样,错综分散并深深地扎根于子宫肌壁内,可导致产妇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等风险,严重时需要紧急手术甚至切除子宫。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院无法确保高危产妇的手术安全,建议转诊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周女士和家人连夜赶到北京妇产医院,在产科六病区刘静主任医师接诊后,考虑患者病情高危,分娩风险极大,在充分告知病情后上报了科室和医院行政部门,建议即刻建档并进一步评估病情。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医生诊断周女士为中央性前置胎盘伴出血、胎盘植入伴出血,且胎盘评分 15 分,接近“满分”,穿透型的可能性极大,此外还存在脐带先露的可能。这些医学术语对于周女士一家来说十分陌生,但从医生的表情中,他们意识到情况非常危急,周女士的心情越来越焦虑,似乎是有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起初的产检过程中,患者病情还算稳定,但是到了妊娠35 周时,周女士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了阴道出血,血量竟似月经量一般,同时还伴有腹紧的症状。
救护车一路奔驰将周女士再次护送到北京妇产医院。一下车,早已在大门外等候的医护人员迅速将周女士推进了急诊室,一系列常规化验和检查后,周女士住进了产科重症病房。因为病情极其凶险,围产医学部高度重视,陈奕主任第一时间上报医务处,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同时,与妇科孔为民主任和韩超主任医师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刻不容缓,必须马上手术。
大家争分夺秒为孕妈妈和孩子争取救治的时间。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正式开始。主刀医生是围产医学部副主任姜海利、宋伟医生和石俊霞医生,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术中。此时,手术室里气氛很紧张,产科、麻醉科、超声科、新生儿科,大家各负其责,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念头:孕产妇和孩子必须安全。只见他们的眼神坚定而专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闪失。然而,手术刚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周女士的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界限不清,膀胱表面还出现了多发粗大的异生血管,这使得手术的难度大大增加,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大出血。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手术团队没有慌乱。姜海利与宋伟迅速做出判断:“膀胱表面大量异生血管,致密粘连,分离困难,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等放射科张晓峰主任充盈腹主动脉球囊后再进行分离,另外,请肿瘤科韩超主任医师上台共同完成手术。”手术室内,多科室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各负其责,只能听到传递手术器械的声音和监护仪的“滴…滴…”声。
一系列的操作考验着医者的技术和心里的那份信念。不多久,随着一声啼哭,胎儿顺利娩出,孩子安全是大家都盼望的,这意味着手术成功了一半。张晓峰迅速充盈腹主动脉球囊并计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忙中不乱,密切配合,麻醉科医生随时关注着周女士的生命体征,不断调整着麻醉深度和用药。然而,大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周女士胎盘植入太过严重,即便有腹主动脉球囊的阻断作用,出血仍十分活跃,手术团队决定,为了保住产妇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按抢救预案切除子宫,在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后,又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眼前。妇科韩超主任医师与产科团队默契配合,顿锐性分离,一点点的分离膀胱。无影灯下,台上的医生汗水湿透衣襟,但是大家没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知道,这场战役还远远没有结束。
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紧密配合着,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着各项操作。围产医学部副主任邹丽颖一直在台下指导抢救,“大家别慌,出血稳住了,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给了团队成员们信心和力量。麻醉科副主任车向明和李秋红医生也一直在注视着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障麻醉工作万无一失。护士们在一旁有序地传递着手术器械和药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番紧张的抢救操作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密粘连的膀胱分离了,子宫顺利切除后,周女士的出血情况终于得到了控制。手术团队反复检查着,确认出血已经停止,这才松了一口气。此时,手术已经进行了快2个小时,大家这才注意到彼此脸上的汗水和一丝疲惫的神情,但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因为大家都知道,手术成功了,周女士和孩子的生命保住了,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他们取得了胜利。
术后,周女士在产科重症病房的严密监测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出院。记得出院那天,她眼中闪着泪花,紧紧握着陈奕主任的双手,对她说:“谢谢北京妇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给自己的心情,但我知道来妇产医院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一句感谢,是患者最真切的心声,但这更是医者仁心的回响,让白衣之下的责任有了温度,让救死扶伤的使命有了感应,这不仅是医患之间的情感相惜,更是支撑医者继续前行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