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魏文斌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魏文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兼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从事眼科医疗卫生工作近40年,年门诊量超1万人次、年手术量上千台,深受同行及患者的尊敬。
仁心仁术,广济天下患者心
眼内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眼球摘除,魏文斌教授于1995 年在国内成功开创了局部切除治疗眼内肿瘤的先河,保眼率达80%以上,并保存生活可用视力,一改既往眼内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定律。以此为基础,创立我国眼内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策略、诊疗关键技术规范体系、多学科交叉诊疗平台,获批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引领同仁眼科成为亚洲地区眼内肿瘤“终点站式”医疗中心,推动眼内肿瘤保眼治疗水平迈入国际前列。
研制首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改良碘-125 巩膜敷贴器,实现眼局部放射治疗的全流程国产替代,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成本;首先提出巩膜敷贴放疗+经瞳孔温热疗法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综合治疗新理念——“三明治”疗法,使我国眼内恶性肿瘤远期生存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连续三届受邀在国际眼科肿瘤大会作专题发言,多项成果写入《中国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成为新的治疗标准并显著提升眼内恶性肿瘤“保生命”精准诊疗水平。技术体系推广至全国30 省市,入选我国眼底病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被誉为70 年来我国眼底病学标志性研究成果。
行而不辍,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
高质量推动近视防控国家战略举措的落地、见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趋势和峰值年龄明显提前的特点,魏文斌教授牵头开展北京市重点“近视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筛查学龄期儿童超8000 人次,综合调查小学儿童用眼强度、用眼习惯,定量数据绘制学龄期儿童近视发生及进展轨迹,提出了视网膜脉络膜微观结构的特征性改变可作为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临床前期的预警指标。基于上述成果研发出近视眼部筛查预测一体机,并推广至全国50余家医院及学校。
引领“眼底影像预测重大慢病”的国际标准,牵头推动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及产业化应用。魏文斌团队近25 年来致力于眼病与全身重大慢病防控的预警体系研究,针对慢病防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行科学攻关,创建国际著名的两大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北京眼病队列、开滦眼与全身病队列。破除亚专科思维模式,建立基于无创眼底影像的致盲性眼病和全身重大慢病预警系统,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成为眼与全身疾病研究和技术落地推广的国际典范。
医者担当,数十年如一日践行公益
魏文斌教授特别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眼健康、爱眼、护眼、防病知识的传播和眼科基层医生队伍建设。20 多年来,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北京同仁张晓楼眼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多次带队带领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参加筛查、义诊、手术等公益活动。他先后50余次带队前往西藏拉萨、日喀则,新疆喀什、和田,青海玉树、四川凉山、云南腾冲、贵州毕节、以及内蒙古、宁夏等16 省37 个市县,与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北京成龙公益基金合作,累计义诊万余人次、完成手术千余台、医护学术交流3000 余人;捐赠设备、药品、眼镜和图书500 余万元;把所学到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更多地回报给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做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科普。出版《养出孩子炯炯有神好视力》《眼球王国奇遇记》《健康世界》等多部眼健康科普书籍,累计发行量达三万余册;创新形式助科普,如“小小眼科医生”院内体验、中小学及幼儿园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近视科普培训班等科普活动,累计开展科普活动100 余场,向学龄儿童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开展高质量的健康科普宣教、直播和线上讲座百余次,截至2024 年底音视频累计观看达千万人次,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魏文斌教授先后两次获得中宣部“时代先锋”称号,荣获“白求恩奖章”、“全国医德楷模”、“中国好医生”、“最美医生”、“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0 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高票入选“第一届亚太眼科学者100 强”,连续多年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以精湛的医术为万余名眼病患者驱散黑暗、以优秀的道德情操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不负患者的信任,做一名人民至上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