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杂志(IF:8.2,JCR1区Top)联合发表题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Viral Pneumonia Therapy: Pharmacological Basis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的长篇综述文章,系统综述了中药在干预呼吸道病毒感染、调节宿主免疫功能、器官保护、调节宿主代谢功能等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功能,突出通过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复杂网络的特点发挥其独特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指导思想。
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徐霄龙副研究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郭珊珊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中医医院白颖璐、张淑文、施逸凡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141202、82151210、82141206)、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ZYYCXTD-D-2022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项目(zyyzdxk-2023001)、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疫病化瘀解毒理论创新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支持。
近年来,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流感病毒(IF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等病原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成为了丞待解决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而随着全球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增加,中医药在治疗各种流行性病毒性肺炎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效益。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具有治疗作用。本文深入分析既往研究以评价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旨在发现和确定对病毒性肺炎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活性物质及其综合作用和协同机制,同时为阐明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和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亮点包括:
本文首次对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性肺炎(流感、新冠、合胞病毒、腺病毒)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进行综述。
本文综述了多种病毒性肺炎(流感、新冠、合胞病毒、腺病毒)病毒学特点,综述了近年来FDA等权威机构批准、研究开发的潜在药物及中药活性物质对病毒靶标的影响。
本文对各病毒性肺炎的中医症素特点进行了统计,并对达原饮、清肺排毒汤、金花清感颗粒等13个中医理论和临床证据明确的中药复方及其组成的中医症素特点进行了综述,充分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指导思想,为中医药快速应对感染的大流行提供一个范式。
本文对15类26种病毒性肺炎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活性物质及其协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发现其对多种病毒性肺炎不同病理阶段有较好干预作用,为阐明中药治疗效果和药物发现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工作由北京中医医院急诊危重症诊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研究室参与完成。感染性疾病研究室由刘清泉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近年来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Engineering、Exploration、Medcom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突出贡献奖”等科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