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绿意氤氲舒展
初夏,繁花交相辉映
我们以责任为笔,以感恩为墨
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的霞光中
为心灵的守护者谱写赞歌
5月12日下午,以“微光成炬 守护生命”为主题的护士节庆祝表彰活动在门诊楼七层报告厅隆重举行,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副院长李晓虹、副院长崔彤彤、总会计师郑函、党委委员陈景旭、护理专家许冬梅和部分职能处室主任、支部书记与护士长、护士代表等共同参加表彰活动。
表彰活动在护理部精心制作的5.12护士节采访特辑视频中温情启幕,镜头前闪现着不同视角的微光:医生镜头里的护士是“神仙队友”,护士的沉着、冷静为医疗安全和秩序保驾护航;患者描述的护士既像“老师”,又是“及时雨”,总是能够敏锐捕捉及回应患者的心理需求;在护理员眼中的护士是“良师益友”,为他们照护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当一张张祝福面孔接力说出“节日快乐”时,这场跨越岗位与身份的真情对话,不仅让平凡的护理日常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更以多维视角生动勾勒出新时代护士“专业·温暖·积极”的立体群像。
李晓虹副院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全院护理同仁致以节日的问候。她充分肯定了护理团队在过去一年的突出贡献,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专科人才培育、科研学术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对未来护理工作发展也提出了三点期许:一是聚焦精神科护理亚专科品牌建设,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持续提升人文护理水平,探索人文护理新模式;三是敢为人先,激发护理创新活力,攻克护理服务的痛点、难点问题。
荣誉之光 —— 表彰典范,赓续荣光
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镌刻着全体护士的辛勤付出与热忱奉献。表彰会现场,与会领导宣读了“30年护龄护士、优秀护士、优秀责任组长、优秀志愿者”名单,为获得荣誉的护士颁奖。这份荣誉既是对深耕者的褒扬,更是对全体护理同仁的召唤——精研专业技能,树立行业标杆,立志为医院护理事业注入新动能。
科普之力 —— 知识传递,共筑健康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展现新时代护理工作者风采,提升护理人员健康科普能力,在今年护士节来临前,护理部举办了以“匠心护理,科普同行——共筑健康未来”为主题的护理科普视频大赛,大赛共收到56项作品,经过初筛、复评、决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表彰会上,为6项获奖作品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特别展播了20区护士张磊创作的《当我家有位失智老人时》。该作品结合失智老人的特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科普了失智老人居家护理要点,彰显了护士在健康科普领域的创新与温度。
艺术之韵 —— 展现风采,薪火相传
诗朗诵《南丁格尔之光》用艺术语言深刻而细腻的凝练了护理工作的本质与内涵,通过“追逐、成为、散发”三重精神传承脉络,再现我院一代代护理人以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守护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的坚守历程。
视频《心光三十余载》记录了多位坚守精神科临床一线30年以上的护理前辈。她们从青丝到白发,从稚嫩到沉稳,讲述了自己职业历程中的感悟,并对年轻护士投身精神科护理提出恳切期望。这些前辈既是医院护理发展的亲历者,也是仁心仁术的代代传承者。
八位新入职护士代表演唱的《最美的模样》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歌曲尾声,青年护士们向台下护理前辈献举起“传承星灯”,这既是对职业使命的理解,也用象征性的仪式回应了前辈们“以心传光”的嘱托。
党委书记杨甫德在讲话中向获奖的护理同仁表达了祝贺,总结了表彰会活动传递的护理精神内核,并提出三点实践要求:一要主动参与医改,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二要在诊疗全流程融入人文关怀,构建医患信任纽带;三要立足健康中国战略,以专业消除社会偏见,用仁爱传递人文温度,实现精神卫生领域专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活动最后,杨甫德书记通过原创诗作《您最闪亮》,向医院护理团队表达了敬意与祝福。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交汇的新起点,回医护理团队将持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护理人的使命与担当,以专业为舵,以人文为帆,勇立潮头,不断进取,为守护生命之光、促进全民心理健康贡献力量,继续谱写医院护理工作新篇章。
《您最闪亮》
医院党委书记 杨甫德
白衣胜雪,脚步如风,日夜奔忙。
在病房走廊,谈心观色;餐厅桌旁,巡查喂饭。
针头稳扎,体温细量,总把关爱肩上扛。
抬头望,见晨光微亮,又守一夜。
谁说护士柔肠?看地震新冠敢担当。
用青春热血,浇灌生命;平凡双手,托起朝阳。
口罩遮颜,勒痕作妆,人间天使在身旁。
护士节,借春风说句:您最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