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于丹副教授/姚开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艾滋病毒潜伏再激活分子机制重要研究结果
发布日期:2025-05-21| 文章来源: 北京儿童医院| 浏览量:1 | 【关闭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于丹副教授/姚开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PRMT3 reverses HIV-1 latency by increasing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to form a TEAD4-P-TEFb-containing transcriptional hub”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宿主PRMT3蛋白可以结合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基因启动子区,促进HIV-1转录和潜伏再激活。
  艾滋病难以根治的核心在于HIV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进入潜伏状态,形成“潜伏病毒库”,潜伏病毒在治疗中断或宿主免疫低下时可重新激活,导致病毒繁殖及疾病进展。突破现有疗法的局限性、实现HIV潜伏库的精准调控是艾滋病治愈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研究靶向HIV-1再激活的源头步骤——潜伏病毒沉默的DNA启动mRNA转录,通过dCas9靶向位点特异性互作蛋白分析技术,高通量筛选与HIV-1启动子区互作的宿主蛋白,发现人精氨酸甲基转移酶3(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3, PRMT3)可结合于整合在HIV-1感染者细胞基因组中的病毒基因启动子区。在细胞系模型及HIV-1感染者细胞中证明PRMT3可促进HIV-1基因转录及潜伏再激活。研究者发现PRMT3通过增强病毒启动子区的H4R3Me2a表观修饰水平、促进染色质开放及转录复合体P-TEFb在该区域富集;进一步研究发现,PRMT3影响的染色质区含有保守的GGAAT基序(该序列是转录因子TEAD4的典型结合基序),PRMT3和TEAD4依赖该基序结合病毒启动子区,协同激活病毒基因转录。PRMT3与TEAD4、P-TEFb及HIV-1的Tat蛋白互作,在 HIV-1 启动子区形成转录枢纽,促进病毒的基因转录和潜伏再激活。
  本研究揭示宿主蛋白PRMT3调控HIV-1基因转录及潜伏再激活的功能及机制,为开发靶向病毒再激活源头的抗艾滋病药物提供潜在新靶点。研究成果有望通过干预潜伏病毒库再激活,为攻克艾滋病治愈难题提供参考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硕士研究生王心玉等为第一作者,于丹副教授(主通讯作者)、姚开虎教授和香港大学周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基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基金等支持。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