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医院工作动态
罕见!清华长庚多学科团队逆转小肠移植患者严重并发症
发布日期:2025-05-22| 文章来源: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浏览量:0 | 【关闭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液内科执行主任李利红团队、胃肠外科主任李元新团队顺利诊治一例小肠移植术后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截至目前,国内外无相关病例治疗报道。
  患者于2022年在我院接受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2个月前,胃肠外科主治医师朱长真在常规随访时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短一个月内下降了20g/L,在排除外出血及内出血等常见因素后,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可能性大,联系血液内科收住院诊疗。
  多科室会诊
  了解病情后,李元新、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朱志东高度重视,联合李利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王燕婴,迅速联合肝移植科主任医师陈虹、副主任医师范铁艳,肾移植科副主任医师李钢,肝胆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丽旻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
  骨髓细胞形态学可见巨大早期红细胞
  “患者血常规表现为红系下降明显,网织红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明显降低,从骨髓形态发现巨大早期红细胞。”李利红说道,“这些结果均符合PRCA特征,考虑到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病史,结合血常规、骨髓形态以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我们最终确认,患者所患的是典型的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的纯红再障贫血。”
  细小病毒B19是一种亲红系祖细胞病毒,它能够特异性地吸附并侵入红系祖细胞,抑制其增殖分化,进而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引发贫血。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慌等,严重时可能影响重要脏器功能。器官移植后,由于服用免疫抑制剂,贫血情况较为多见,细小病毒感染较为罕见,诊断难度大。自1989年第一例临床小肠移植开展至今近40年,国内外医学文献中未有过小肠移植后感染细小病毒B19导致PRCA的相关病例记载。
  李利红(左一)开展常规查房
  确诊后,血液内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丙种球蛋白干预治疗,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治疗约一周后,复查结果显示,血色素稳定在正常范围,红细胞呈现正常增生,目前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后续保持随访治疗。
  据悉,该患者为国内首例、亚太地区第二例小肠移植——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术患者,手术由李元新主刀。此前他因慢性假性肠梗阻8年不能经口吃饭,术后3年多来,患者饮食相对自由,回归社会正常生活。期间,患者一直在我院胃肠外科常规随访。
  李元新团队常年致力于肠功能障碍及小肠移植工作,完成数例器官簇及单独小肠移植手术。该病例能得到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和迅速纠正,离不开团队对小肠移植患者术后精细、垂直的管理方式,与院内多学科的通力协作。该病例不仅为移植术后不明原因血色素快速下降提供了重要的感染诊断思路,更为精准把控移植术后抗排异强度提供了重要预警信号,也对提高小肠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互动交流
    

COPY 2011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6号院1号楼
京ICP备190530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120号
网站标识码:1100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