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不可怕,正规治疗,90%能够痊愈”。今天上午(3月23日),北京胸科医院“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咨询宣传活动中,结核专家初乃惠向来咨询的患者介绍着结核病防治科普常识。
今年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今天上午(3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举办了一场大型咨询宣传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普及常识、义务咨询。结核内科、结核外科、营养、心理方面的医生、专家齐聚一堂,为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
“您这个病一定要按时吃药,不能间断,如果总是吃吃停停,不但治不好病,结核菌还会产生耐药性,您再吃药就不好用了。”面对患者的提问,结核内科专家马丽萍叮嘱着患者,“遵医嘱非常重要,千万别自作主张,有什么问题及时与大夫沟通。”马丽萍说,现在结核病患者中,耐药结核病有上升的趋势,这当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为私自停药造成的。她说有些患者在服药一到两个月后,疾病症状会有明显改善,他们以为好了,就擅自停药了,这会让结核菌产生耐药性,而一旦耐药性生成,结核病就会变得很难治。马丽萍表示,一般普通结核病治疗时间为6至9个月,这期间,如果不是因为出现药物副反应的问题,一定要坚持服药,把结核菌彻底杀灭。而如果结核菌一旦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时间就会大大延长,两年,三年,甚至可能很多年都治不好,所以遵医嘱,规范治疗异常重要。
据了解,结核病是由于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过去又称“痨病”。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和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一样,曾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50年代,随着抗结核的化疗药物问世,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在发达国家得到一定控制。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的结核病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结核病的重视程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并不足以让人欣喜,因为虽然我们成绩斐然,但我们依然是全世界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耐药结核病患病数量居高不下以及传染源控制问题让我们未来面对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因此我们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专家表示,肺结核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者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午后低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盗汗、疲乏无力、消瘦(体重减轻)以及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等全身中毒症状和体征。但最常见的症状为较长时间的咳嗽、咳痰,一般临床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超过2周, 就应考虑有患肺结核病的可能, 称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有上述症状者应尽早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诊治。
肺结核主要由唾液飞沫方式传播,所以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隔离十分重要。而中国又是耐多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向他人传播耐多药结核菌,受感染者一旦发病即为原发耐多药结核病。
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完善结核病患者管理体系,根据患者的就医习惯和特点以及防治工作的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疾控机构负责管理、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负责督导管理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和提高对肺结核患者的服务水平。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结核病防治的宣传之中,增加对结核病防治宣传经费的投入,采取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加强对乡村、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文盲和老年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只有这样从源头做起,让大众知晓如何防范结核病,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