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山东省威海市深入推进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山东省威海市于2012年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5年被确定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城市。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由市长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由常务副市长统一分管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与医改紧密相关部门,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密切配合、整体联动,深入推进医改工作。
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化管理
一是组建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由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市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市医管委),负责指导医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工作,协调解决医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医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新增编制由专人负责推进相关工作。
二是出台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由市医管委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投入、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
三是建立了公立医院运行分析会议制度,由市医管委定期听取市级公立医院运营等情况报告,增强各部门工作合力。
二、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破除以药补医
一是取消药品加成。坚持市域一体、同步推进,在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2015年将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包括辖区内的军队医院纳入改革范围,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产生的缺口从三方面解决: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解决80%,由财政负担10%,由医院通过压缩成本解决10%。
二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先后调整6大类189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平均提高幅度55.4%。放开了知名专家诊察费等130项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同时,将调整的医疗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增加群众负担。近期威海市物价、卫生计生等部门监测表明,调价对取消药品加成所造成损失的补偿比例为81%,调价过程平稳有序。
三是落实财政补偿。针对不同医疗机构收入结构不同的实际,按照总量控制、标准统一、统筹补贴的原则,由各级财政依据试点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测算情况统筹予以补贴,确保财政补偿到位。
截至2016年8月,威海市市、县两级公立医院药占比分别由去年同期的34.2%、33%降至28.2%和30.9%,门急诊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下降13.7和6.6个百分点,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下降9.1和5.0个百分点,医务人员收入提高了19%,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正在建立。
三、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的调节制约作用
一是从费用较大、诊疗路径比较清晰的病种入手,探索实施总额预付与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目前共有90个病种推行了按病种定额结算,覆盖近20%的住院病例和50%左右的住院费用,累计为6万多名群众减轻负担5.3亿元。年内将新增41个,总数达到131个。实行按病种定额结算的患者中,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实际报销比在60%以上,部分病种实际报销比在80%以上,如肾透析等。
二是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2014年以来,已遴选中医优势病种36个,实行定额结算管理,包括桡骨远端骨折、锁骨骨折等。经医保部门与医院谈判协商,中医优势病种定额按照西医治疗同样病种所需费用的70%进行设定,定额标准内结余部分归定点医疗机构使用,超出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从实行结果来看,采用中医方式治疗的病例,其实际发生费用有较大幅度结余。总体来看,中医优势病种病人总费用比西医技术低40%,缩短住院天数20多天,医保基金例均减少支出约6400元,医院纯收入增加1300多元,实现了医院、患者和医保三方共赢。
四、探索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建立灵活用人机制
威海市根据山东省《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编办〔2016〕28号)要求,由公立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研究提出本单位人员控制总量,由卫生计生部门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原编内事业人员身份保留,实行扎口管理。目前,市县两级备案的人员控制总量12564人,收回空余编制3244名。2016年开始,由公立医院在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按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进人员名单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截至8月,13家城市公立医院新增备案人员483名,并实现与在编职工的同工同酬同待遇,包括“五险一金”等各方面保障,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五、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
2016年初,威海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工程和国医大师带徒计划,聘请了9名国医大师,带徒培养了20名骨干人才,“十二五”期间共培养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名,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和专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创建三甲中医院3处,二甲中医院1处,达标国医堂覆盖率达到80%。目前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95.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效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