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郝晓宁
日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根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在2055年达到峰值4.467亿。老龄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解决老龄健康问题不能靠临时性的突击活动,不能靠碎片化的制度设计,必须着眼全局、谋划长远,设计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健康老龄化发展战略。
重点规划六大领域
老年健康战略计划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实现“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为战略目标,围绕老年疾病的健康促进、健康管理、治疗康复、护理照料、临终关怀等健康需求谱,完善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的供给侧服务体系结构要素、制度要素,加快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为了保障整个健康老龄化战略能够有序推进,笔者以我国老年健康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制度体系设置为基础,从经济社会全局出发,立足“十三五”规划,从老年人大健康的概念角度,研究规划体系完整、功能互补、优先领域明确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从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精神健康与关怀、长期照护保障、基本药物、中医药健康服务等领域进行重点规划,研究设计了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以人口分布和行政管理区域相结合为原则,健全老年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新建一批与转型一批,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病医院,发展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立起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三级执行机构和三类服务示范基地,即老年医疗服务专业指导基地(三级医院老年医学科与老年病医院建设)、老年医疗服务社区示范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老年流动医疗服务示范基地(特定专科流动服务建设)。在30%的城乡社区转化以慢病管理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开展覆盖现有30%老年医疗服务队伍的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老年康复护理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构建大型医院、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结合、有序衔接的康复护理体系,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体系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康复与护理服务体系。全国90%的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需至少建有1所三级康复机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至少建设1所二级老年康复医院或护理院;力争社会资本投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社区康复护理床位数(以护理功能为主)达到每千服务人口0.8张。
三是老年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规划研究。重点解决如何利用已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对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进行整合,为失能/失智者提供连续性照护服务,并把这种工作制度化。建立一套多层次的老年健康专业人力资源教育发展体系和专业技能培训项目,提供必要的培训。在社区长期照护服务基本运营数据基础上,测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成本和效益,制定社区居家环境下针对低收入失能/失智者的合理财政补贴标准和公平高效的补贴方式。推动建立全国统筹、标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帮助政府部门了解老年人需求,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利用数字化指标评估照护质量。
四是全额保障老年人使用部分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老年人使用基本药物的方便性与可及性,主要根据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患病特点,优先选择治疗老年人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药物,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药物限定在门诊使用的口服化学药物,剂型以片剂和胶囊为主。对纳入老年人部分基药清单的药品,主要由医保及地方财政负担。筹资方面,各地可以根据自身财力状况进行调整。如果财政压力较大,可以借鉴深圳港大医院的“打包服务费”政策,一次性向患者收取包含诊疗、输液、检验、药品等在内的固定费用,以补充资金来源。
五是老年精神健康与心理关怀项目。将老年精神健康服务整合至现有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高老年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通过试点实施、总结推广,将老年精神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精神健康体检,包括情绪和认知体检以及自杀风险评估;对确诊罹患精神疾病的老人,每年至少随访两次。推广和实施老年精神疾病医院-社区协同诊疗管理技术,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诊疗服务管理机制,保障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的连续性。
六是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实施面向老年人群的中医药知识规范化传播及健康教育工程;建立有中医特征的老年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并进行相应标准化研究;推行中医“治未病”工程,推广老年常见病中医健康服务包;开展居家养老中医示范社区建设项目。
实施好过程风险管理
健康老龄化战略实施中遭遇各种风险在所难免,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尽可能提前预知风险、全面评估风险,尽量规避和化解风险。
政策风险: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策略,但现有政策与措施还远不能满足健康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也缺乏权威的法律来确保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可持续性,因此必须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而且,健康老龄化战略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和不断完善的体系,不应成为一个闭路环节。
决策执行风险:各部门、各地对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视程度和理解存在偏差,一定要对整个战略的决策部署形成认识上的高度统一,确保顺利实行各项战略任务。
资金风险: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需要稳定且充足的经费支持,有时某个项目出现资金问题,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进度,也可能影响到其他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对接,进而影响到整个健康老龄化战略的进度与目标实现。因此,在战略实施与运营过程中需要政府持续性的财政投入,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控制建设成本,在运营过程中要根据政府的财力情况,合理配置政府、社会资本和公益事业的资源。
人力资源风险: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是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关键组成之一,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当下和长远的战略目标进行考虑。一是要加强后备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调整和完善现有的人才教育制度;二是要注重已有人力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强健康服务能力;三是通过不断学习与借鉴,保持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