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属医院: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京发〔2011〕21号)精神,深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和市卫生局《北京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有关要求,市医管局决定自2014年起在北京市属医院推进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目标
岗位管理指以岗位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薪酬及激励等。护理岗位管理指以医院护理岗位为对象,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聘用、考核及绩效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过程。
护理岗位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基础,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促进护理队伍健康发展为重点,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目标,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过渡为按岗位管理,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激励性的用人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推动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试点原则
(一)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将护理岗位管理工作纳入医院人事管理和改革的长效机制。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形成岗位公开、条件公布、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优绩优酬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创新方式,探索改革
要从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出发,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为重点,结合医院的现状实际,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症结,进一步明晰护理工作的定位、作用和发展方向,探索破解办法。
(三)试点先行,逐步推进
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工作涉及管理变革、岗位调整、统筹人力、完善绩效等多方面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要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完善、逐步推广的思路,探索形成长效、稳定的用人机制和统一、成熟的绩效分配制度,实现护理岗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试点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梳理护理岗位
各医院根据护理岗位管理设置方案对现有护理岗位及人员进行梳理,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医院护理岗位类别,理顺护理岗位系统。市医管局在对北京15家综合医院开展护理岗位管理与实践专项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护理岗位管理的先进经验,初步形成《市属综合医院护理岗位目录》,供各试点医院参考使用。
(二)细化岗位说明,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根据岗位概述明确岗位职责,并结合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确定任职条件及岗位工作内容,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合理配置,动态调整,提高管理效率。
(三)按岗聘用,实现岗位管理
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岗位需要。医院应公开岗位名称、明确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通过竞聘的方式达到人岗匹配。特别是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要素,合理配置、动态调整,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人事与绩效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绩效与临床实际表现、工作业绩及患者满意度挂钩,向临床一线和高风险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建立良性激励机制,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根据护士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新技术培训、专科培训和管理培训等,提高护士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助力护士岗位晋阶,规划护士职业生涯。
(六)探索护士垂直管理
护理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结合医院绩效改革工作进度,逐步实现对全院护理人力调配、晋升、培训、考核、薪酬绩效等实行统筹管理,保障护理岗位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四、试点医院应具备的条件
(一)改革护理服务模式
试点医院应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优质护理试点病房数应达到全院病区总数的70%以上。
(二)具备岗位管理基础
试点医院应是《北京市卫生局关于确定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及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卫医字〔2012〕193号)中的试点医院,已开展岗位管理的先期探索,具备一定岗位基础。市属医院中有国家级试点医院2家,市级试点医院4家,自主申报试点医院8家。
五、试点进度安排
(一)遴选试点医院(2014年4—5月)
采用医院报名与市医管局评估的形式,在符合条件的医院中遴选试点单位。
各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建立护理岗位管理领导小组,确定试点方案。请各医院确定护理岗位管理的负责人和联系人,于2014年6月30日前将医院护理岗位管理领导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推进方案报至医疗护理处。
(二)试点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
按照护理岗位管理设置框架梳理现有护理岗位及人员,开展护理岗位管理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晋升制度。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5年3月—4月)
各医院分析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试点经验与问题。市医管局将开展专项工作指导与督查,总体把握试点方向与进程,并根据各医院试点情况,客观评价试点效果。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5月)
市医管局根据试点经验,逐步在全部市属医院护理岗位及其他系统推行岗位管理工作,科学设置岗位,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及人事晋升制度,提升医院内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六、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改革
各符合条件的医院要充分认识护理岗位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人事绩效制度的改革,是公立医院面对挑战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增加运行活力的重要内容。应以改革的意识,积极参与。
(二)加强领导,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
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工作是2014年医管局重要改革任务,各试点医院应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护理部、人事处、绩效办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试点氛围,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核心的领导工作小组,健全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三)积极探索,形成岗位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通过试点,探索建立精干高效、监督有力的领导机制,建立岗位公开、动态管理的用人制度;垂直管理、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评定有效、长短结合的培训制度,逐步形成岗位管理的长效机制。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2014年3月19日